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3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社署籲停止轉發鑽石山謀殺案影片

2月新批住宅按揭增1%

金融管理局公布,2月新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額381億元,按月增加1%。   其中,一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52億元,按月增加5%;二手市場交易批出貸款275億元,按月增加1.8%;轉按交易批出貸款54億元,按月減少6.4%。   月內新申請貸款個案12,455宗,按月減少5%;新取用按揭貸款193億元,減少22.5%;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15,959億元,按月增加0.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31/20210331_181040_1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通知安排公布

教育局表示,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六學生若獲選為正取學生,其家長將於明日接獲有關中學通知,家長無須回覆學校是否接受。    若學生也獲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錄取,而家長決定保留該學位,則無須理會有關參加派位中學的通知,其子女會按既定機制獲派該直資中學。   若家長放棄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學位,便須於4月12日或之前通知有關中學,並取回《家長承諾書》和《小六學生資料表》的正本,方可保留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成功申請的學位。   教育局表示,未獲通知為正取的學生須參加統一派位。每名小六學生家長4月12日起會通過其子女就讀的小學收到選校表格、家長須知及其子女所屬學校網的一覽表;至於選校手冊,家長可向小學借閱,或透過該局網頁和自動電話查詢系統2891 0088的傳真服務取得學校名單。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為減少人群聚集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教育局建議小學在支援家長選校作彈性安排,例如以視像、電話、電郵等方式代替大型家長會,為家長提供資訊及支援,以及將升中選校文件郵寄或電郵給跨境學生的家長。   家長須將填妥的選校表格交回子女就讀的小學,以便學校於5月5日或以前送交教育局辦理。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30/20210330_185937_97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6月起降低職津工時要求

政府公布6月開始落實具時限措施,由該月至明年5月降低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工時要求;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則於6月起取消。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令就業及經濟環境惡化,為進一步支援有經濟困難的就業人士及家庭,當局會降低職津計劃非單親住戶工時要求,把基本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下調至72小時,以及將中額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下調至132小時,單親住戶則維持現時基本、中額及高額津貼每月分別36、54、72小時的要求。   政府並會取消個人交津計劃,該計劃最後申領月份為今年5月,申請人可於8月31日或以前遞交涵蓋申領月份至5月的最後一輪申請。   此外,職津計劃所有住戶類別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在今年的年度調整中維持不變,而個人交津計劃在6月結束前,政府會將入息限額凍結在每月11,000元,以及將資產限額維持在99,000元。   查詢可致電2558 3000。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30/20210330_154527_66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勞工處續為外傭提供檢測服務

勞工處宣布,在4月份的星期日和清明節翌日即4月5日,部門繼續在外籍家庭傭工經常聚集的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為外傭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服務。   繼3月為外傭提供免費病毒病檢測後,勞工處再次提供有關服務,於上述日期在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興發街入口、荔枝角公園入口和荃灣公園入口設採樣站,時間為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外傭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或護照,並即場登入政府網頁,選擇「非政府人員---外籍家庭傭工」登記個人資料。如有需要,當值人員可提供協助。    負責進行檢測的承辦商不會收集或備存參加者個人資料。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會獲電話短信通知,而陽性個案會則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如屬確診,該署會聯絡參加者。   勞工處呼籲外傭參與免費檢測,職業介紹所和僱主應鼓勵及協助安排外傭前往指定流動採樣站接受免費檢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30/20210330_125248_90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6月底前屆滿外傭合約可延三個月

政府今日宣布,延續協助外傭和僱主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措施,容許僱主可在僱傭雙方同意下,延長於6月30日或之前屆滿的外傭合約最多三個月。   政府指,按早前實施彈性安排的經驗,延長三個月已提供足夠時間讓僱主安排其新聘外傭來港。如新聘外傭未能於延長期內獲安排來港,僱主應申請與現任外傭續約。至於已根據去年年底宣布的彈性安排下獲准延長的合約,則不會獲再度延長合約有效期限。   另外,政府容許續約或展開新合約的外傭在其原僱主或新僱主同意下向入境事務處申請延後返回原居地,直至合約完結。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9/20210329_213418_31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為旅遊業界提供約二千職

政府防疫抗疫基金創造職位計劃5月1日起為旅遊業從業員提供多達2,000個短期職位,在24間於私家醫院以外地方設置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負責管理中心運作和相關行政支援;整個計劃預計涉資1.5億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與多個旅遊業界代表會面,並與業界就計劃達成共識。   聶德權說,超過一年的疫情對香港很多行業帶來沉重打擊,旅遊從業員面對裁員和就業不足的情況,嚴重影響生計。因此,當旅遊業界主動向政府提出建議,他與同事即時與業界聯繫和商討,務求集思廣益,在短時間內敲定創造短期職位措施,希望盡快幫助一些業內人士,以解燃眉之急。   他表示,旅遊業從業員的經驗和技能與疫苗接種中心所需的管理及行政支援工作相近,預計他們只需接受短期培訓和熟習環境,便能投入中心的工作。   業內18個組織將成立行政支援公司負責招聘工作,預計共提供約1,400至2,000個就業機會;合資格申請者包括導遊、領隊、旅行社職員、酒店從業員、旅遊巴司機等。   獲聘人士由5月1日起正式工作,為期約五個月,月薪一萬至四萬元不等,視乎相關人士全職或兼職工作和擔任的職位而定。   公務員事務局指,由旅遊業界為接種中心提供行政支援將可令人手編配更加靈活,早前被調派到中心的公務員會調回原來的工作崗位,繼續為市民提供服務;而接種疫苗和醫療相關的工作會繼續由專業醫護人士負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9/20210329_211139_0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新加坡就旅遊氣泡重啟討論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邱騰華表示,當局已與新加坡政府就旅遊氣泡安排重新展開討論,並會與具備較佳條件實行旅遊氣泡的國家探討有關安排。   香港與新加坡原擬於去年11月啟動旅遊氣泡安排,因應疫情發展而延遲。邱騰華今日會見傳媒時說,鑑於近來疫情管控條件有所改善,兩地已重新展開討論。   此外,香港曾與逾十個國家探討類似安排。當局今日會去信與疫情相對有進展、具備較好條件實行旅遊氣泡的國家重新探討,例如日本、韓國、泰國、越南、澳洲和新西蘭,具體情況則視乎兩地疫情而定。   邱騰華又說,由下月1日起,戲院和主題公園入場人數和入座上限由容納量的50%提升至75%,該調整乃基於疫情可控,相關處所須做足個人衞生和其他防疫措施。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9/20210329_164841_63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維持高水平

知識產權署完成香港市民保護知識產權意識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保護和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持續處於高水平。   調查訪問1,000名市民,92.9%受訪者認同香港需要保護知識產權,逾87%知悉香港有法例保障版權、商標和專利;而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保護知識產權長遠有助吸引外來投資和促進本地創意產業發展。   92.8%受訪者表示很少或從未購買盜版或冒牌貨品,較2018年的調查結果為高;86.2%同意在明知侵犯知識產權的情況下仍然購買盜版或冒牌貨品是不道德行為。   此外,77.3%受訪者表示曾聽過「正版正貨承諾」計劃,是自2008年以來最高;83.9%受訪者稱在網上購買有品牌或品牌標誌的貨品時會留意是否正版貨品。   使用版權作品方面,57.2%受訪者表示絕對或可能會向獲授權的網站付款,以收聽歌曲、觀看電影或下載歌曲、電影、電腦軟件等;約八成受訪者同意在網上收聽或觀看明知是盜版的音樂、電影或電視節目是不道德行為。   知識產權署署長黃福來表示,該署一直透過不同類型的教育和宣傳活動,提升公眾對保護知識產權的認知,未來會繼續推廣有關方面的工作,以鞏固香港知識型經濟的長遠發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9/20210329_150435_65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全力支援 邁向復蘇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嚴重打擊本港經濟及令不少企業經營困難。雖然去年第三季經濟一度有起色,但去年11月底出現的第四波疫情擾攘至今,令失業率攀升至7.2%的17年高位,可幸疫情近期已漸趨平復,希望這勢頭能持續。其實,過去一年在全球各地的防疫抗疫經驗告訴我們,疫情反覆來襲嚴重干擾社會及經濟民生,對低收入階層的壓力尤為顯著。   只有疫情受控,經濟才能回復生機。內地早在去年第二季已就疫情處理作出積極有效的示範。在中央政策措施加上民眾的配合下,疫情迅速受控,經濟很快便全面恢復。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6%以上,作為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經濟的有力增長將為目前疲弱的全球經濟提供主要的增長動力。   我相信環球經濟今年的主調是走向復蘇。隨着世界多個地方已相繼展開疫苗接種計劃,疫情的威脅可望逐漸緩減,加上寬鬆的貨幣環境及各地政府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的支持,環球經濟的復蘇動力有望在下半年增強。今年香港單是首兩個月的貨物出口,已錄得37.6%的增長,遠勝去年同期下跌12%的紀錄,全年的貨物出口可望有不俗表現。至於服務輸出的復元步伐,將很大程度取決於跨境人員往來的恢復速度。   雖然前路曙光漸現,但刻下的困境卻仍然實在。這是為甚麼在連續兩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巨額財政赤字背景下,我在上月發表的新一份預算案仍推出規模逾1,200億元的逆周期措施,希望能為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提供進一步支援。   在支援企業方面,為企業在資金周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至為關鍵。去年4月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透過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向受疫情打擊而營業額大跌的企業,提供由政府做百分百擔保的貸款,以協助他們緩解資金周轉的難題。不足一年間,此計劃已批出超過28,000宗申請,涉及金額約453億港元,相關企業合共聘用超過260,000名僱員。我在上月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優化這計劃,相關工作已準備妥,並在明日生效。經優化後,在2020年第一季疫情初發期間新成立的企業也可作出申請,而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僱員薪金及租金總和的12個月提高至18個月,上限為600萬港元(原為 500萬港元)。最長還款期由五年增至八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則由最多12個月增至最多18個月。這些優惠條款同樣適用於已透過原計劃借款的企業,他們也可向銀行申請增加貸款額、延長還款期,或延長還息不還本期。連同前年已優化的八

擴闊發展空間 掌大灣區機遇

新冠疫情對環球及本地經濟均造成前所未見的衝擊。儘管外貿環境在內地經濟迅速復元的帶動下好轉,加上金融市場活動暢旺,令香港經濟部分環節開始改善,但不少面向消費者的行業的經營狀況仍然困難。   勞工市場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繼續受壓,但情況在期內較後時間隨着疫情改善已趨向穩定。經季節性調整後失業率上升至7.2%,是2004年以來最高。青少年失業情況值得關注,15至24歲人士的失業率高達15.6%,失業人數35,500人。失業青年中,應屆畢業生約佔10,400人。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和資歷尚淺,剛畢業的新鮮人在逆轉的經濟環境中尋找工作會比較困難。   只要香港疫情受控,經濟活動有望進一步恢復動力。隨着疫苗接種計劃的開展,在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疫情的威脅冀可逐步減退,有助紓緩勞工市場的壓力。   創職位 助就業   為紓緩疫情下的失業情況,政府較早前已在防疫抗疫基金預留66億元,在兩年內於公營及私營機構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的職位,涵蓋擁有不同技能及學歷的人士。在已創造的職位中,約10,000個是特別為應屆畢業生和青年人而設。除青年人以外,創造職位計劃亦兼顧基層的需要,當中超過四成屬較基層職位。   截至2021年2月底,已開設了約31,000個職位(包括約15,800個於政府開設的職位及約15,600個於非政府界別開設的職位)。當中超過18,000個已入職,而餘下約13,000個職位的招聘工作已展開或將於短期內展開。   鑑於疫情持續,失業情況惡化,政府於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再額外撥款66億元,開設約30,000個有時限職位。我們會積極推動此計劃。   加入政府 服務社會   與此同時,政府多管齊下吸引有抱負,有理想,以及有志服務社會的青年人加入政府工作。加入公務員行列對青年人和畢業生一直具吸引力。作為香港最大的僱主,政府會繼續致力招聘新人以填補因流失及新增服務需要而出現的空缺。在2017至18年度到2019至20年度,合共超過34,000人獲聘為公務員,當中逾六成年齡30歲或以下。年輕求職者可以考慮於提供不同職業領域選擇的文職職系,以及六個紀律部隊部門的紀律部隊職系發展他們的事業。   在2020至21財政年度,共有超過10,000個公務員職位空缺。這些空缺涵蓋文職及紀律部隊職系,涉及約60個局/部門。  

復活假後回校學生比例增至三分二

教育局今日宣布,全港幼稚園、中小學在學校復活節假期後,可按校本需要安排更多學生回校出席面授課堂,上限增至不多於全校人數三分二,上課時間仍以半天為限。局方下星期會去信學校通知相關細節安排。   教育局表示,局方考慮疫情最新發展、衞生專家意見和學校準備情況後作出決定。當局期望學校能安排各級別學生輪流回校出席面授課堂,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回校上課,與其他同學一同學習和互動,促進社交、身心發展。   中學方面,學校可安排個別級別學生於上午或下午回校出席不多於半天面授課堂,不可安排同一級別學生出席全日課堂,以避免學生出外用膳。小學則只可安排個別級別學生於上午回校出席不多於半天的面授課堂。   幼稚園方面,校方可安排上午班或下午班個別級別的學童分別於上午或下午回校出席半天課堂,而全日班的學童,校方可安排他們於上午或下午回校出席不多於半天的面授課堂。   根據現行安排,若個別學校能安排全校教職員定期接受病毒檢測,教育局會按這些學校的實際情況,考慮容許全校恢復半天面授課堂。學校教職員使用社區檢測中心的病毒檢測服務可獲豁免收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6/20210326_124915_97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逾千六大學生參加創科實習計劃

創新科技署去年以先導形式推出創科實習計劃,鼓勵學生體驗創科工作,及早培養他們日後投身創科事業的興趣。計劃吸引逾1,600名大學生及逾千間公司或機構參加,深受學界和業界歡迎。   根據參與大學在暑假和寒假實習工作完結後所作的問卷調查,94%學生完成實習後對創科行業有更深入認識,88%學生表示將來會考慮投身創科工作。   此外,99%參與僱主滿意實習學生工作表現,甚至認為超出預期,96%僱主打算繼續參與計劃。   參與計劃的公司多為中小企或初創企業,其中約一半為資訊科技公司,其餘來自生物科技、電氣及電子工程、專業服務、環保等行業,提供程式編寫、網頁設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實習工作。   由於反應熱烈,財政司司長在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創科實習計劃恆常化。創科署正與各大學商議優化計劃的措施,以吸引更多學生和僱主參與。有意參加計劃的學生和僱主可聯絡相關大學。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5/20210325_145053_19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僱員接種新冠疫苗 僱主應予體諒

對於外間提議僱員接種新冠疫苗後應享有薪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病假的定義有法例依據,政府只能呼籲僱主體諒僱員情況。   羅致光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若僱主就鼓勵僱員自願接種疫苗作出友善安排,相信會受僱員歡迎。   談及他早前在立法會上有關「職位共享」的言論,羅致光指,部分議員當時就議案發言,希望政府推動「職位共享」文化,他只是就此簡單解說,並描述部分企業就僱員放無薪假的安排和做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3/20210323_123646_5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逾千六大學生參加創科實習計劃

創新科技署去年以先導形式推出創科實習計劃,鼓勵學生體驗創科工作,及早培養他們日後投身創科事業的興趣。計劃吸引逾1,600名大學生及逾千間公司或機構參加,深受學界和業界歡迎。   根據參與大學在暑假和寒假實習工作完結後所作的問卷調查,94%學生完成實習後對創科行業有更深入認識,88%學生表示將來會考慮投身創科工作。   此外,99%參與僱主滿意實習學生工作表現,甚至認為超出預期,96%僱主打算繼續參與計劃。   參與計劃的公司多為中小企或初創企業,其中約一半為資訊科技公司,其餘來自生物科技、電氣及電子工程、專業服務、環保等行業,提供程式編寫、網頁設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實習工作。   由於反應熱烈,財政司司長在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將創科實習計劃恆常化。創科署正與各大學商議優化計劃的措施,以吸引更多學生和僱主參與。有意參加計劃的學生和僱主可聯絡相關大學。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5/20210325_145053_19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2月出口貨值按年升30.4%

政府統計處公布,2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30.4%,進口貨值則升17.6%,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4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4.5%。   2月份整體出口貨值為3,111億元,進口貨值為3,258億元。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截至2月止的三個月與對上三個月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上升18.9%,進口貨值則升16%。   政府表示,將1月份和2月份合併計算,以中和農曆新年假期出現在不同日子的影響,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37.6%,反映增長動力隨着全球貿易和生產活動恢復進一步轉強。期內進口貨值則升28%,今年首兩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0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5.4%。   展望未來,隨着內地經濟強勁增長和不少先進市場的經濟情況改善,短期內應為香港貨物出口提供支持。然而,環球疫情發展、中美關係演進、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均繼續值得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5/20210325_163419_25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城市景昔旅遊項目推出

旅遊事務署今日推出「城市景昔」旅遊項目,利用擴增實境(AR)和多媒體技術,讓市民和旅客透過智能手機同時置身過去和現在,享受豐富的視覺和聽覺體驗。   市民和旅客只需使用智能手機下載「城市景昔」手機應用程式,掃描安裝在指定地點的「AR時鐘」,由歷史照片或香港青年藝術家畫作整合而成的360度歷史全景圖像便會躍現眼前,將圖像和現場實景完美結合,並配有栩栩如生的動畫和精心製作的音效。   應用程式並設有自拍功能,市民和旅客可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與朋友分享「城市景昔」體驗。他們也可瀏覽應用程式載列的主要地標照片和相關資訊,加深對香港歷史的了解。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城市景昔」是政府推動文化、創意和智慧旅遊的重要項目,縱使疫情對旅客出行造成不便,當局仍會繼續提升香港景點的吸引力,展現香港獨特文化和歷史,為旅客重臨香港作好準備。   「城市景昔」旅遊項目率先在中環七個指定地點、尖沙咀六個指定地點推出。「AR時鐘」設置於這些地點的新旅客指示標誌上。新指示標誌經重新設計,每組都配以不同顏色組合,並在設計中加入香港建築元素。   「城市景昔」手機應用程式可於Apple App Store和Google Play免費下載,市民和旅客也可透過網站作遙距體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5/20210325_110813_0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薛永恒主持座談會介紹創科機遇

創新及科技局今日舉行兩場視像座談會,局長薛永恒在會上向創科界介紹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的機遇,並分享政府推動創科的工作,以及與內地創科合作的最新發展。   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及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科局會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包括與深圳政府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開展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以及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   薛永恒表示,發展創科有助香港經濟多元化,為推動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香港需要穩定環境,才能全力推動創科發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可以保障本港繼續向前發展。   他欣悉不少業界人士及團體支持人大完善選舉制度的決定,落實「愛國者治港」,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4/20210324_163109_58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未來變數大 政府宜留財政儲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預計,未來數年經濟環境和外圍政治經濟格局存在很大變數,政府除了要盡能力為市民提供紓緩措施,也要預留一定財政儲備,應付未來其他需要。   謝偉俊議員今日在立法會上提出質詢,問及政府會否再協助陷入財困的市民、企業。許正宇回答說,2020至21年度財政預算案和四輪防疫抗疫基已合共推出逾3,000億元具針對性的紓困措施,涵蓋多個行業和有需要群組,範圍廣泛。   截至3月中,基金已發放超過1,400億元資助,惠及650萬人次、近85萬個企業或商戶等,其中僱主獲發共兩輪保就業計劃資助的大前提是不能裁員,約195萬名僱員和逾12萬名自僱人士因此受惠。   他預計,今年的綜合赤字會達到歷來最高,而來年的赤字也高達約1,000億元。未來數年經濟環境和外圍政治經濟格局料存在很大變數,政府一方面要盡能力為市民提供紓緩措施,也要預留一定財政儲備應付未來其他需要。   他又說,香港特區要切實提高治理效能,關鍵是堅定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和「愛國者治港」原則。在堵塞現時選舉制度的漏洞後,相信可有效解決近年立法會泛政治化的困局。   他舉例指,最近通過的臨時撥款議案本來是政府在財政預算過程中的既定程序,但去年被多項不合理的修正案拖延阻撓,如今立法會整體回歸理性務實,他期望日後有更大空間與立法會和社會各界合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4/20210324_160932_64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完善選舉制度 政治體制回復安全

文禧(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Alice(《信報》總編輯郭艷明)、Richard(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Peter(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Justin(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國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再次出席由新城財經台和信報財經新聞聯合主辦的年度經濟盛事---香港經濟峰會2021。   我擔任行政長官之後,無論順境逆境,對於這個年度的經濟盛事我都從不缺席,先後在2017、2018、2019年的12月出席了過往三屆的峰會。今日這個2021年的峰會原本是一如既往在去年12月舉行,但因為疫情關係改到3月。我向大會建議,在今年年底,即是2021年12月繼續如期舉辦香港經濟峰會2022,因為我可以預計或者預告,我相信2022年是更值得人們展望的一年。在座很多贊助商不會介意一年贊助兩次的,所以大家放心。   今日由上午到現在應該已有很多嘉賓分享,從宏觀經貿、數碼經濟,以至環球金融角度展望未來一年。我出席的同事也為數不少,有財政司司長、金管局總裁、港交所主席、創科局局長等,都與大家作出了分享。我現在講的是一個稍為不相同的方向,以配合今日的主題:復元、重建、再生。   復元的意思是病後復元,或者解作恢復元氣,重新開始。古人有這句說話:「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香港要真正做到恢復元氣,重新出發,我們必須要掌握和知道香港的病之處、弊之源究竟在哪裏。經過接近四年行政長官的政治歷練,我今日可以大膽地說,我認為今日香港的病之處、弊之源是我們沒有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未能夠在香港很堅持「一國兩制」,更加沒有盡我們的努力去完善「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令這個由非常偉大的鄧小平先生提出的開創性構想---儘管是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讓香港回到祖國懷抱;儘管是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港人習慣的制度和生活模式;儘管整體上是成功的,維持了香港的穩定繁榮;但落實時是有弊處,亦出現了不少漏洞。現在要讓香港真正復元,是要改善「一國兩制」落實的制度體系,要堅持完善這個可以確保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是還未做到的。第一是未能夠堅持「一國」的原則,否則為何會出現鼓吹「港獨」、「自決」等行為?為甚麼要求「愛國者治港」好像是一些新生事物?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夠

特首:中央支持香港改善經濟民生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中央非常關心香港各方面的事務,包括經濟和民生;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按自身制度推動經濟和民生事務,中央政府並沒有就處理有關事項向特區政府作出指示。   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昨晚發出新聞公報,就司長早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的內容作出澄清,包括有關中央向特區政府作出「指示」的報道。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被問到有關問題。   她說,中央政府不遺餘力支持特區政府拓展經濟、改善民生,過去三年半以來,她曾多次爭取中央在各方面支持香港的政策和措施,但這不等於中央作出指示。她重申,在「一國兩制」下,本港經濟和民生事項一直由香港自行處理。   林鄭月娥表示,司長認為報道內容有數處並不準確,因而作出澄清。她指,香港稅率低、稅制簡單,非避稅港或避稅天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而訪問司長的報章專注金融報道,所以不能有半點含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3/20210323_102200_92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房屋土地等議題屬特區自治範圍

《金融時報》3月22日刊出政務司司長受訪的文章,政府回應傳媒查詢時指,房屋、土地等議題在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範圍內。   政府重申,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特區政府將全面和堅決地落實「一國兩制」,依法治港,根據《憲法》和《基本法》維護香港的憲制秩序,擁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確保香港的整體穩定。   在「一國兩制」原則下,與香港社會多個界別福祉有關的議題,例如房屋、土地和貧富懸殊,均在香港特區高度自治範圍內。   政務司司長並沒有說特區政府被中央人民政府「指示」要集中處理這些範疇,此乃該文章的錯誤引述。    稅制方面,政府重申,本港擁有簡單低稅制,並會繼續維持高透明度的稅務政策。   香港的經濟成就建基於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由簡單、透明的低稅制所支持的小政府。無論是香港企業或個人,均受惠於全球其中一個最具競爭力的稅制。   香港自2018年已落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打擊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最低標準,並與相關稅務管轄區進行稅務事宜自動交換財務帳戶資料安排。   香港將會繼續致力符合按國際共識而定的國際稅務新要求,包括引入將由經合組織頒布的全球最低稅率建議,以應對經濟數碼化帶來的挑戰。   至於法官和公務員的宣誓事宜,政府表示,所有法官就職時都要根據《基本法》第104條和香港法例第11章《宣誓及聲明條例》作出司法誓言。   司法誓言與公務員宣誓或聲明的內容均要求宣誓者和作出聲明者擁護《基本法》和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宣誓安排無意「打擊」或「清除」任何公務員。   政府又指,根據《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長官由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而非如該文章錯誤引述的「由選舉委員會任命」。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3/20210323_105455_9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企業特惠貸款優化措施下周生效

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宣布,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的優化措施本月29日生效。   為進一步紓緩中小企資金周轉的壓力,財政司司長在財政預算案公布推出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優化措施,並把申請期延長至12月31日。   合資格企業須於去年6月30日前已最少營運三個月,並自去年2月份起任何一個單月營業額較該單月前於2019年初至2020年中任何一個季度的平均每月營業額下跌三成或以上。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2個月提高至18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或600萬元,以較低者為準。   特惠貸款最長還款期由五年增至八年,還息不還本安排則由最長12個月增至18個月。   查詢可致電2536 0392。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2/20210322_195256_91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2月通脹0.3%

政府統計處公布,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3%,按月升1.9%;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負0.1%,低於1月負0.5%的跌幅。   統計處指,2月基本通脹率較低,主要由於外出用膳和家庭服務費用上升。   各類消費項目中,水電燃氣、食品、雜項服務和外出用膳價格上升,衣履、交通、耐用物品、煙酒、住屋和雜項物品則下跌。   政府表示,將今年首兩個月的通脹數據合計以消除農曆新年在不同時候出現的影響,基本消費物價按年輕微下跌0.3%,主要反映食品價格升幅收窄和私人房屋租金跌幅擴大。至於消費物價指數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非常溫和。   展望將來,環球和本地經濟活動料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恢復到衰退前水平,物價壓力在短期內應會維持溫和。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2/20210322_163942_54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大灣區青年招聘博覽明起舉行

政府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鼓勵和支持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相關招聘博覽明日起一連兩日舉行,34間機構提供逾800個職位,部分屬創科空缺。   招聘博覽採用線上方式,明日和周三下午6時於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站舉行,合資格求職人士只需預先登記成為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用戶,屆時即可於網上向參加機構遞交求職申請,費用全免。   參加機構共34間,涵蓋金融、商用服務、教育、物流和資訊科技業,提供超過800個職位空缺,包括設計師、會計主任、行政助理、人力資源助理、業務分析師、機械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網站開發員。   網上招聘會舉行期間,約20間機構會在該兩日上午11時至下午5時30分在旺角麥花臣場館設置櫃位,進行即場招聘,入場費全免,截止入場時間為下午5時。   場內因應疫情最新發展和入場人數採取適當感染控制或人流管制措施,入場者須以「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掃描場所二維碼,又或填寫個人資料表格投入指定收集箱。   招聘博覽對象為持有2019至2021年期間獲頒學士或以上學位的香港居民,在計劃下受聘者可獲得不低於18,000元月薪。   查詢可致電2153 3985。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2/20210322_142818_44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國家發展新階段 香港發展新局

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和需要緊密相連。國家發展大局的演變催化出香港經濟的新局。自上世紀70年代末起,內地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造就了大量港企北上和港人到內地發展,香港經濟由輕工業轉向服務業。1993年第一家國企在港上市,開啟了往後中資公司在港的集資潮,推動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2006年第一家內地企業在港滬兩地同步上市,深化了兩地市場的互動,也為2014年的股市互聯互通奠下基礎。香港的成功繫於緊貼內地市場需要,助力國家發展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早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錨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2035年遠景目標,屆時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將大幅上升;綱要亦列出國家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工作理念以及重點任務。這份重要文件反映了國家對當前及未來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的研判、回應和部署。   綱要提出的是以新發展理念,在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國家去年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十三五期間逾5,50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正朝向2035年遠景目標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目標開啟了國家經濟及社會的新發展階段。這階段需要的新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其實這五個發展理念都有相對應要解決的問題。創新發展是要解決發展動力的問題;協調發展是為應對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綠色發展是要應對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問題;開放發展是應對內外聯動才能更好發展的問題;共享發展是要解決社會公平、恰當分配的問題。這是一份宏大的發展藍圖,為的是滿足人民與日俱增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對香港又帶來甚麼啟示呢?   國家發展的新階段,其實也是香港發展的新局。如何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呢?先機就是生機,可以是先發優勢,也可是彎道超車的後發先至。綱要提出關鍵是要讓科技創新成為核心的驅動力,賦能各個產業或企業升級轉型、革新產品。此外,也要把握昔日未曾注意的新商機、新市場和新消費群。香港必須抓緊機遇、全力參與。   因此,我們須注意綱要的思路、理念和

中央全力支持 香港再創高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香港專場上表示,很有信心香港在中央全力支持下會繁榮興旺,再創高峰。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每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是中國政府高層官員、跨國企業領袖、國際機構和著名學者的重要對話平台。今年論壇由今日至本月22日在網上和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在行政長官建議下,今年論壇首次舉行香港專場。   香港專場以視像形式舉行,主題為香港未來五年的發展。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她對香港和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建基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的兩項重大決定,即去年6月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及為落實「愛國者治港」而於上星期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她說,該兩項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作出的重要決定讓香港重回正軌,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確保香港繁榮穩定。   林鄭月娥又說,全國人大最近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展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她的信心。她說,十四五規劃重申支持香港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的實力也首次在國家規劃中獲得肯定。   她闡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創科中心的成就,以及特區政府為進一步推動有關範疇未來發展而推出的眾多政策措施,其中不少獲得中央政府支持。   林鄭月娥指,香港未來繫於與內地經濟融合,同時保持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下會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   超過30位來自全球的商界領袖參與香港專場,主持人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盧邁,演講嘉賓包括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   出席香港專場的政府官員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1/20210321_105302_66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完善選舉制度有助推動創科發展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在「愛國者治港」大氛圍下完善選舉制度,令議會回復平靜,本港才可聚焦發展經濟,擁有平穩基礎推動創新科技發展。   薛永恒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愛國者須真誠擁護國家,支持「一國兩制」,由「愛國者治港」屬天經地義。   他說,完善本港選舉制度有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令本港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方面也做得更好,他希望巿民支持政府推動落實相關工作。   薛永恒指,創科發展對香港至為重要,國家十四五規劃充分展示國家冀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他說,過去一段時間,本港社會和議會動盪不安,《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漸趨平靜,也恢復動力。他期待完善選舉制度後,議會恢復正常運作,可理性務實討論香港的經濟和民生議題,締造平穩基礎推動創科發展,令創科成為香港經濟新動力。   他會帶領其團隊與創新科技界一同努力,並爭取業界全面支持和配合國家發展,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20/20210320_173018_8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接受申請

2021至22年度資歷架構學習體驗獎勵計劃接受申請,23個推行資歷架構行業的從業員可參加,5月27日截止。   計劃旨在讓業內表現出色的從業員通過參與本地或世界各地舉行的學習活動增廣見聞,認識行業最新發展,擴闊視野,拓展網絡,藉此實現個人和事業目標。今年計劃的主題是「學習體驗 蓄勢待發」。   從業員可參與獎勵計劃下的學習活動包括比賽、研討會、交流會、展覽會、考察團等。參與本港學習活動的獲獎者可獲一萬元獎金,香港境外學習活動獲獎者則可獲三萬元。   該計劃由2013至14年度舉辦以來,吸引超過1,700名從業員申請,逾490人獲獎,逾六成獲獎者參與香港以外學習活動,其餘三成多則參與本地學習活動。   為進一步推廣獎勵計劃,教育局邀得多名獲獎者分享其故事並製作短片。短片已上載資歷架構網頁及獎勵計劃臉書專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9/20210319_123649_80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工傷職業病補償金額下月中調高

政府今日刊憲公布,調高因工受傷或患職業病僱員、已故僱員家屬的補償金額,涉及18個補償項目,下月15日生效。   立法會周三通過三項決議,調高《僱員補償條例》、《肺塵埃沉着病及間皮瘤(補償)條例》、《職業性失聰(補償)條例》共18個補償項目金額,增幅介乎2.68%至18%。   勞工處表示,按既定機制,補償金額每兩年視乎情況調整一次,金額通常參照名義工資指數所反映的工資變動或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所反映的物價變動。   該處指,提高補償金額可為工傷僱員、職業病患者和因工傷或職業病死亡的僱員家屬提供更佳保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9/20210319_115532_46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黃奕鑑任證監會非執董

政府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已根據行政長官轉授的權力,委任黃奕鑑出任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非執行董事,現任非執董羅家駿和陳錦榮獲續任。   全部人任期兩年,黃奕鑑任期4月1日開始,羅家駿任期4月24日展開,陳錦榮任期則始於5月26日。   陳茂波表示,黃奕鑑從事公職多年,在商界也有廣泛經驗,他有信心黃奕鑑將為證監會的工作作出寶貴貢獻。羅家駿和陳錦榮在任期內就證監會執行其職能和良好機構管治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他期待他們繼續支持證監會的工作。   證監會主席為雷添良,其他非執董包括陳瑞娟、鄭維新、杜淦堃、黃嘉純、林振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8/20210318_170225_63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1月出口貨量升44.6%

政府統計處公布,1月商品整體出口貨量按年上升44.6%,進口貨量也升37.2%;整體出口價格跌0.4%,進口價格則升0.5%。   經季節性調整,截至1月為止的三個月與對上三個月比較,整體出口貨量上升9.1%,進口貨量也升10.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8/20210318_163606_33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文憑試舉行期間試場學校停課六天

教育局宣布,為配合防疫需要,在今年中學文憑考試提供試場的學校於4月26至30日、5月3日暫停面授課堂,以騰出更多課室作試場及教師擔任監考人員。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反覆,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一直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學界,就文憑試安排保持緊密溝通,務求令今年的文憑試在安全情況下,於4月23日開考。   考評局稍後會發信通知學校上述安排。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決定是否安排其他班級進行網上授課。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7/20210317_202627_1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再升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總排名全球第四,較去年9月報告的排名上升一位。   政府指,報告中總排名第二至第四位金融中心的整體評分非常接近,彼此間僅一分之差。在以數據為依歸的五類競爭力領域,即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和聲譽,香港的排名均為首五位。   報告指出,各金融中心的整體評分尚未回復到2019年水平,反映國際貿易情況、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地緣政治的大環境帶來持續不確定性。   政府表示,在疫情反覆和環球眾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下,國際金融市場過去一年多變得更為波動,但香港金融市場一直運作暢順,聯繫匯率制度和各個範疇運作良好。   同時,香港擁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制度優勢,市場高度開放和國際化,並具備穩健的基礎設施配套、與國際接軌的規管制度、法治體制、大量金融人才和產品、資訊和資金自由流通等,這些優勢將持續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香港是環球企業的理想集資平台,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以及亞洲第二大的私募基金中心。   政府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剛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定位,其中與金融業發展相關的內容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政府會繼續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加強香港作為通往內地和國際市場雙向門戶的橋樑角色,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在國家的雙循環格局中作出貢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7/20210317_191410_34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立會通過撤非住宅雙倍印花稅

立法會今日通過《2020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由去年11月26日起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並回復以第二標準稅率徵收非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歡迎。   政府指,2013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時,物業市場出現過熱跡象,交投暢旺、價格飆升,當時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需求,令物業市場平穩發展。由於受經濟下行、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非住宅物業售價和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已顯著回落,需求有所縮減。政府認為是適當時候撤銷這項非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   政府又指,撤銷雙倍印花稅可利便企業出售非住宅物業套現,應付因經濟下行而出現的財政問題或現金需求,緩減疫情對本港經濟和商業活動的衝擊。   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印花稅的建議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自去年11月26日至上月底,有關舉措讓約5,000宗物業交易的相關印花稅納稅人節省合共約8.7億元稅款。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7/20210317_171752_61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鄭若驊楊潤雄訪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到訪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視察中心的運作情況,並為工作人員打氣。   鄭若驊和楊潤雄聽取中心主任介紹該中心的運作情況,並與醫護和工作人員交談,欣悉該所由醫院管理局營運的中心運作暢順,市民滿意接種安排。   鄭若驊和楊潤雄向所有在場醫護和工作人員表示謝意,感謝他們積極協助政府為市民接種疫苗,同時呼籲屬於優先組別的市民盡快接種疫苗,護己護人。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7/20210317_154938_63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逾半保就業計劃舉報涉辭退員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截至本月9日,保就業計劃秘書處接獲1,105宗舉報,其中1,069宗已完成調查並回覆舉報人。逾五成舉報個案涉及無理減少員工人數或辭退員工。   羅致光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回答議員吳永嘉的提問時說,秘書處和計劃代理人積極、認真跟進所有舉報。負責推行計劃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成立覆檢小組,逐一檢視每宗舉報個案的調查報告和僱主的相關強積金紀錄,以審視僱主遵守計劃守則和條款的情況,並在完成調查工作後通知舉報人結果。   羅致光指,已完成調查的1,069宗個案中,608名僱主未有完全遵守計劃守則和條款,秘書處會跟進,包括要求這些僱主退還未有用於支付工資的補貼金額。   此外,274宗投訴涉及僱傭條例規定或與僱傭條件相關的勞資糾紛,已轉介勞工處跟進,另兩宗個案轉介海關。秘書處並向入境事務處和稅務局各轉介一宗舉報或投訴個案,以及向強積金管理局轉介23宗涉及僱主強積金供款的投訴個案。   羅致光表示,計劃第一期截止申請後三周內,秘書處向約11萬名僱主批出工資補貼,佔成功申請僱主總數約七成;第二期截止申請後三周內則已向約12.5萬名僱主批出工資補貼,佔成功申請僱主總數約八成,效率更勝從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7/20210317_153420_72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失業率升至7.2%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7.2%,較11月至1月上升0.2個百分點,是自2004年以來最高;就業不足率上升0.2個百分點至4%,為2003年沙士後的高位。   12月至2月期間,總就業人數較11月至1月減少約20,500人至3,610,100人;總勞動人口為3,871,700人,減少約12,300人。   期內失業人數增加約8,300人至261,600人,就業不足人數則增加約6,400人至154,6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勞工市場在12月至2月繼續顯著受壓,但隨着疫情改善,市場情況在後期已趨穩定。   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失業率仍高企於11.1%,但較11月至1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由14.7%跌至14.1%,零售業的失業率則由8.9%上升至9.1%。   羅致光指,其他行業的失業情況大多惡化,尤其在進出口貿易業、郵政及速遞活動業、教育業和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   他說,由於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加上訪港旅遊業仍然冰封,勞工市場短期內仍面對挑戰。然而,隨着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展開,疫情的威脅冀可逐步減退,今年稍後將有助紓緩勞工市場的壓力。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6/20210316_164235_26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完善選舉制度讓特區管治更有效

我今早參加了全國人大法工委、基本法委員會、港澳辦及中聯辦就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人大會議決定在港舉行的座談會,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中央對香港非常重視和關心、對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這方針的決心非常堅定。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連續兩年為香港事務籌謀,去年為香港進行國家安全立法後,今年又為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議決修法。   (二)港區國安立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都是為香港好。目的是要讓香港長治久安,「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可以貫徹實行。過去幾年的社會亂象,從違法佔中到暴力衝擊、到「攬炒」,甚至游說外國對香港和國家進行所謂制裁,這些行徑可謂越來越離譜。這已經不是政治內耗與空轉那麼簡單,而是危及香港以至國家的安全,損害香港市民以及全國人民的利益,迫使中央必須出手處理。   (三)這次「人大決定 + 修法」,是為落實「愛國者治港」這根本原則,是為「愛國者治港」提供堅實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及有效的支持。完善選舉制度讓香港特區的管治更有效,讓特區政府更有能力及空間處理積累已久的深層次問題、改善市民的生活,推動香港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在今天的座談會討論修法細節時,與會者就一些具體問題持有不同看法,這是開放多元的香港社會所常見的。但考慮到過往幾年香港的社會亂象以及國際政治格局大變的牽引,我們必須要有大局意識、要團結、認清目標,往正確的方向堅定前行,這是參與管治者的責任。具體細節上的分歧,一定可以通過溝通協商來解決。   (五)英美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近日對人大議決的批評,對香港、對「一國兩制」的攻擊,可說是意料中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至「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成功故事,對西方社會來說都與他們的固有觀念不同。國家過去幾十年不平凡的發展道路,香港一直以來的發展軌跡,告訴我們應該對自身的制度優勢有自信。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堅定不移、無畏無懼的將人大的決定執行好;全力推動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良性互動,提升管治能力,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把香港建設得更好。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5/20210315_220820_8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楊潤雄籲青年關心國家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是國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和行動綱領。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十四五規劃綱要》不但勾劃出國家的發展宏圖,更有關於香港的部分,我鼓勵青年人好好裝備自己,關心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內地或香港發揮所長,一同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提及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加強粵港澳產學研協同發展,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便利創新要素跨境流動;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等;並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支持港澳同各國各地區開展交流合作。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我們應該把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遇,透過全方位的合作,為國家及香港作出貢獻,爭取更豐碩的成果。在教育方面,香港多所大學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展開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有份合辦的大學已分別於2005年及2014年營運,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廣州南沙的分校將在2022年落成啟用,而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的計劃亦如箭在弦。此外,本港大學亦與內地院校保持緊密聯繫,除了進行合作研究項目外,更有六所本港大學在深圳建設產學研基地或研究院,進一步加強與內地院校在科研的合作。   培養國家觀念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小學是重要的成長階段,我們除了要協助同學建構知識之外,更要幫助他們建立國民身分及價值觀,成為有質素、對社會有承擔,並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教育局十分重視文化傳承,中小學的學習宗旨涵蓋中華文化、國民身分認同等元素,讓學生認識國家歷史、文化、經濟、科技、政治體制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國家觀念,是學校課程不同階段的學習重點,特別是中國語文科、小學常識科及中國歷史科等。其中,教育局已於2018至19學年落實把中國歷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並修訂有關課程,讓所有學生都能有系統地學習整全的中國歷史。   除了學校課程之外,教育局亦透過姊妹學校計劃,加強本港

修補漏洞 有效治理

曾經,香港是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城市,新市鎮相繼落成提供了安居樂業的空間;大型基建的推展提升了生活質素;勤奮上進的打工仔和靈活創新的企業家,合力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同時為大家帶來收入的增加。然而,這些令人感到自豪的發展,在過去十年卻日漸褪色。不斷的政治爭拗和內耗,以及議會的空轉,令社會難以聚焦民生及經濟議題,亦打擊了政府的施政效能,以致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變得遲緩,矛盾加深。   近年,激進政治力量抬頭,加上外部勢力推波助瀾,政治抗爭在議會和街頭都越演越烈,甚至不顧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先有2014年的違法佔中,過去兩年更加演變為「攬炒」的行動,議會內外冒起一股借助外國勢力推動政治主張,甚至搞分離主義的力量。2019年下半年的暴力衝擊、破壞議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亦令經濟受到重創,損害了市民的利益、窒礙了香港的發展。可以想像,如果按這路徑持續下去,香港繁榮穩定的前路將不復再,市民的無力感甚至困境只會更重,而香港更會被利用作牽制甚至威脅國家安全、穩定發展的缺口。   經歷這樣的困境和危機,突顯了香港過去在政制發展路途上缺少了在維護和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忽略了香港可能被利用作顛覆國家政權的地方。如果反中亂港分子可以進入香港的管治架構,如果外部勢力可以從中干預或進行分化,必定會造成社會動盪,危害香港自身的安全和穩定。全球各國都有嚴明的法例防止外國政治力量的干擾,且對危害國家安全或顛覆國家政權行徑施以極嚴厲的懲處。在香港這樣的開放型城市環境中,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劇變,目睹過去幾年社會的亂象,這議題更顯必要和迫切。但是,如何在制度中落實這保障?如何在制度上排除外國政治勢力及其代理人的侵擾?如何避免國家及香港的安全和利益被損害?   全國人大剛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落實「愛國者治港」這根本原則,正是為了修補選舉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阻止分離勢力或外國利益代理人透過選舉機制進入香港的管治架構,或以此為平台損害國家及香港的安全和利益。這亦是為確保治港者可以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讓「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可以安全穩定地落實。選舉制度的完善將較正香港政治和社會發展的路徑,讓「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連同去年實施的國家安全法,人大會議透過「組合拳」的方式,從法律和制度上賦能香港處理過去幾年出現的種種憲制秩序問題和社會亂象,讓香港恢復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全,走出

許正宇籲業界支持落實十四五規劃

全國人大本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繼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為了進軍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定下首個五年規劃。除了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理念及新格局,規劃亦就主要任務定下量化目標,例如為了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將在7%以上。為了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人工智能及生物醫藥等)增加值佔GDP比重亦將超過17%。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國家的發展規劃緊扣相連,這些目標絕對值得我們重點關注,並思考香港在當中可以參與、推動及促成的地方。   規劃綱要中涉港部分確立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定位,其中與金融業發展相關的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以及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財政司司長於上個月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中提及,財庫局已與各金融監管機構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研究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的經濟及金融發展和國際投資者的需求,以制訂發展藍圖目標,並與中央溝通,爭取支持。聯合工作小組將依循《十四五規劃綱要》,實踐各項規劃方向,在貢獻國家發展的同時,鞏固我們作為國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值得留意的是,規劃綱要亦提出了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當中包括實施金融安全戰略。我們在這方面有獨特角色,在協助國家推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同時,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構建國家金融安全屏障。在金融安全上要考慮的主要制度設計,例如監管合作、資金閉環及額度管理等元素一直適當體現在我們開拓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項目中,包括滬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及未來將要開通的跨境理財通等。   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將提高香港特區的治理效能   規劃綱要亦提及,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認為這在香港同樣適用。無論是提升金融業的競爭力、為青年人創造上流空間、以至解決香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我們都需要通過發展,以創造空間及資源為解決問題尋求方案。要推動香港繼續向前,「愛國者治港」就必須得到堅決落實。否則,當「不愛國者」利用漏洞進入香港特區治理架構,推動發展就會變得不可能。因此,每一位真切關愛香港的人都應該支持及擁護「愛國者治港」,唯有愛國者才會真切關顧國家和香港的利益,為全國人民

優化工程呈報機制 保障勞工安全

前言   2017年7月,當我到任勞工及福利局的第十天,在紅磡發生了一宗慘劇,三名工人在進行一個地下五米的挖掘隧道工程期間,發生工業意外而身亡,令我深感傷痛。而2017年的工業意外死亡數字亦偏高,共接近30宗。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工業安全,特別是建造業安全,是勞福局與勞工處這幾年重點工作之一,其中一個探討方向,便是如何優化建築工程的法定呈報機制。經過分析及研究,政府將會提出優化建議,並於本月16日諮詢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的意見。   優化《建築地盤(安全)規例》下建築工程的呈報要求   雖然香港的整體職安健狀況近年持續得到改善,但建造業的職安健表現仍然值得關注。我們分析了近年在建造業發生的致命工業意外個案,發現當中約佔三分一的個案涉及工期少於六個星期或僱用工人不超過十名的工程。   在現行《建築地盤(安全)規例》下,這些工期短及僱員人數較少的工程,承建商無須向勞工處作出呈報,但這類規模較小的工程,往往亦會發生嚴重的意外。有見及此,我們認為需要修改呈報機制,目的是讓勞工處盡早掌握風險較高工程的資料,以便勞工處能夠及早進行巡查。   我們建議優化《建築地盤(安全)規例》下的呈報機制,將這些工期短及僱員人數較少的工程納入為必須呈報項目,我們會聚焦以下四類風險相對較高的工程:   i. 搭建、擴建、更改、使用或拆卸在大廈外牆的懸空式棚架(俗稱:吊棚)的工程; ii. 建造長2.5米或以上隧道的工程; iii. 建造或拆卸樓宇的工程;及 iv. 任何需要工人在超過1.2米深的坑槽、豎井、坑道或挖掘的空間內工作的建築工程。   此外,我們建議縮短呈報的期限,由工程展開後七天內,更改為工程開展前,讓勞工處能夠更早掌握資料。我們亦會要求承建商提供更多與工程風險有關的細節,例如是否涉及棚架工程或是否涉及使用起重機械,以便勞工處能夠更精準評估工程的潛在風險。   由於涉及吊棚的工期一般非常短,吊棚工程的風險亦相對較高,且時有意外發生,我們進一步建議吊棚工程承建商須在工程展開三個工作天前向勞工處作出呈報。   在聽取議員和業界意見後,我們期望盡快落實上述修訂,進一步遏止意外發生,能做到「早呈報早巡查、除風險樂回家」。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月1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

資科辦設智方便登記隊和登記站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在全港多處設置「智方便」自助登記站,並安排流動登記隊為市民登記。 該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去年12月底推出,至今已有逾11萬登記用戶。   當局指,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開展以來,市民接種疫苗後可獲紙本針卡,並通過「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下載電子針卡。   資科辦在現有15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安排流動登記隊,協助市民登記為「智方便」用戶。登記隊服務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   此外,資科辦於全港18個地點設置自助登記站,九個設於港鐵站內,另九個位於商場和體育館。資科辦會因應需要,在合適地點安排更多自助登記站及流動登記隊。   市民也可下載「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自行登記,或到全港121間郵政局的登記服務櫃位登記。   「智方便」具備身分認證、填表通、個人化提示、數碼簽署四大功能,用戶可通過流動電話以單一數碼身分認證,登入使用各項網上服務,包括查閱2019冠狀病毒病電子疫苗接種及檢測紀錄、「稅務易」、網上申請續領車輛牌照、電子差餉租單、地址更改、我的政府一站通、醫健通、兩電一煤等。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3/20210313_134903_05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邱騰華簡介十四五規劃涉港內容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向商界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涉及香港的內容,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   邱騰華今日主持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會議,指《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多個重要範疇支持香港未來發展,體現中央對香港的堅定支持。委員同意綱要內容豐富,對香港發展十分重要。   局方會積極推進在相關範疇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措施,尤其繼續用好「一國兩制」優勢,把握國家經濟發展雙引擎,即「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商機,繼續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具體工作包括加強向大灣區內地城市和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配合雙循環策略、支持港商拓展內銷市場等。   此外,《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和各地繼續展開交流合作,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委員表示支持。商經局會繼續致力與各經濟體建立緊密經貿關係,締結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包括積極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成員經濟體聯繫,展開討論,以期盡早加入,以及拓展香港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網絡,於迪拜成立第14個辦事處。   邱騰華又向委員簡介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人大決定,表示有關決定能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提高特區治理效能。委員特別認同決定有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尤其是有助解決近年香港社會內耗不斷的困局,令香港可以聚焦發展經濟,創造穩定的營商環境,有利香港更有力走出經濟逆境和推動長遠經濟發展。   出席會議的委員來自各大商會、中小企和專業服務界別,他們一致支持這兩項對香港發展非常及時、正面和重要的舉措。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2/20210312_185255_55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外匯基金境外資產增247億

金融管理局公布,2月外匯基金境外資產增加247億元至40,434億元。   貨幣基礎為21,170億元,外匯基金對香港私營部門的債權總額為2,171億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2/20210312_163238_736.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兩司長歡迎國家十四五規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均表示歡迎。   張建宗今日發表聲明,指自國家《第12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來,中央在謀劃和推進國家整體發展時都充分發揮香港的作用。而《十四五規劃綱要》繼往開來,為香港特區着墨有所增加,突顯中央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大力支持,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歷史機遇,讓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配合國家整體發展策略。   聲明又指,本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加入支持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和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令人振奮。   張建宗說,香港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參與大灣區建設。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會與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構建和諧穩定的香港,推動社會向前邁進,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鄭若驊則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律政司會與內地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與合作,致力在大灣區落實更多有關法律服務的開放措施和新措施,從而惠及香港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界別。   律政司又會繼續深化與內地就民商事司法及爭議解決等工作,並會加強與國際、區域之間的合作,從而鞏固香港作為促成交易及爭議解決服務國際法律樞紐不可替代的地位。   鄭若驊表示,律政司會與香港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和其他持份者聯手,致力充分發揮香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獨特優勢,以支持和配合國家發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1/20210311_165737_68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區政府歡迎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區政府十分歡迎涉及香港的內容,並對中央在多個重要範疇支持香港未來發展表示感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是國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有關香港的內容分別載於第61章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第31章有關積極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部分,其中不少內容吸納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多經研究後提出的具體意見,體現中央對香港的堅定支持。   她說, 香港過去兩年經歷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清楚顯示出特區必須堅守「一國兩制」原則,維護國家安全,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港澳部分開宗明義表示要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落實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落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特區社會大局穩定,以及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林鄭月娥對此深表認同。   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十四五規劃綱要》亦加入了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對新增的支持項目深感鼓舞,會繼續推進當局在相關範疇提升競爭力的措施,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發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九文化區,以及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新措施。   就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強兩地各領域交流合作,並首次把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特區政府過去兩年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各項工作,行政長官亦於去年11月訪問廣東和深圳期間,分別與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制定今年的重大合作項目,包括便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求學就業創業,符合《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的目標。   至於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

五前政府宿舍招標

政府產業署招標出售港島五個前政府宿舍,位於薄扶林、大坑、半山和北角,全部物業連車位發售,4月9日截標。   其中,半山麥當勞大廈和寶城大廈的物業交吉出售,其餘三個物業連租約出售。   投標者必須於4月9日中午12時前,把標書放入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地下公眾入口大堂的政府總部投標箱。 投標文件可於西九龍政府合署南座9樓政府產業署索取,或於該署網頁下載。   兩項交吉物業於指定時間開放參觀,有意者須先預約。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1/20210311_121223_5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成立

政府宣布,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已成立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作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推行積金易平台項目。   政府指,該項目是強積金制度一項重大改革措施,使強積金計劃行政工作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為包括約30萬名僱主和超過400萬名計劃成員在內的不同持份者帶來裨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積金易平台提供共用電子平台處理強積金制度的計劃行政工作,能改善營運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和紙張交易、優化用戶體驗,以及降低行政成本。   他說,項目不單提升系統,讓計劃成員、僱主、受託人和積金局邁向電子化,更透過建立重大金融基建,重塑強積金制度的營運環境,並為退休規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技術能力注入新動力。   公司由財政司司長和積金局批准的董事局監督。本月17日履新的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獲委任為公司主席和非執行董事,另有12名人士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包括政府、積金局和公司的代表。   政府說,「積金易」平台的發展正按時間表進行,預計其建設工作最快明年年底前完成。待受託人由2023年起分批按序過渡後,平台約於2025年全面運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0/20210310_154725_7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成立

政府宣布,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已成立積金易平台有限公司作為其全資附屬公司,以推行積金易平台項目。   政府指,該項目是強積金制度一項重大改革措施,使強積金計劃行政工作程序標準化、精簡化和自動化,為包括約30萬名僱主和超過400萬名計劃成員在內的不同持份者帶來裨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積金易平台提供共用電子平台處理強積金制度的計劃行政工作,能改善營運效率、減少人為錯誤和紙張交易、優化用戶體驗,以及降低行政成本。   他說,項目不單提升系統,讓計劃成員、僱主、受託人和積金局邁向電子化,更透過建立重大金融基建,重塑強積金制度的營運環境,並為退休規劃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技術能力注入新動力。   公司由財政司司長和積金局批准的董事局監督。本月17日履新的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獲委任為公司主席和非執行董事,另有12名人士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包括政府、積金局和公司的代表。   政府說,「積金易」平台的發展正按時間表進行,預計其建設工作最快明年年底前完成。待受託人由2023年起分批按序過渡後,平台約於2025年全面運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10/20210310_154725_7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勞工處設採樣站供外傭免費檢測

勞工處宣布本月14日與21日在外籍家庭傭工經常聚集地點設立流動採樣站,為外傭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服務。        流動採樣站會連續在該兩個星期日設於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興發街入口和荔枝角公園入口,由上午10時運作至下午5時。   外傭須帶備香港身份證或護照,並即場登入政府網頁,選擇「非政府人員---外籍家庭傭工」登記個人資料。如有需要,當值人員可提供協助。     負責進行檢測的承辦商不會收集或備存參加者個人資料,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會獲電話短信通知,而陽性個案則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跟進,如屬確診,該署會聯絡有關參加者。   勞工處呼籲外傭參與免費檢測,職業介紹所和僱主應鼓勵及協助安排外傭前往指定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    查詢請致電2157 9537,或發電郵至勞工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09/20210309_150406_18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推動婦女權益措施進展良好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今日是國際婦女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作為首位女性行政長官,她對推動婦女發展自覺有多重責任,政府近年推行相關措施均取得進展。   林鄭月娥今日會見傳媒,談及政府近年在婦女發展方面的工作。她說,2018年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加大力度推動婦女權益,當時列舉的六項措施均進展良好。   有關措施包括將法定產假由10星期增至14星期,並由政府承擔額外薪酬。林鄭月娥說,經立法會通過相關法例後,增加法定產假的措施去年12月正式落實,廣受各階層婦女歡迎。   其二,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鼓勵更多義工參與計劃,成為社區保姆,以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讓婦女更積極投入社會。   其三,逾330項政府設施內已設育嬰間或哺乳室,當局並在政府賣地條件中規定私營發展商須於新商場發展項目設置有關設施。政府也修訂《性別歧視條例》,把騷擾婦女餵哺母乳定為違法行為,為婦女提供更好保障。   其四,政府由2019至20學年起,為特定年齡組群的女學生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接種。截至去年年底, 24,000名小五女生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接種率為85%。   其五,因應社會關注處理流產胎的安排,首個安放流產胎的設施永愛園已於2019年4月啟用。   其六,促進女性參與更多社會事務。過去三年,政府委任更多女性非官方成員參與諮詢或法定組織。目前,女性成員比率為34%,非常接近政府訂下的35%目標。林鄭月娥指,她有信心在餘下任期達到目標。   她又說,任內成立的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喜見由女性警官出任主管,而渠務署首次由女性工程師出任部門首長。   對於過去一年抗疫,加上經濟不景和失業率上升,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婦女將面對更大壓力,政府會着力提供所需支援。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08/20210308_130059_97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啟迪青年 開拓職途

本港經濟疲弱,僱主聘請員工更見謹慎,準備投身職場的年輕人難免碰壁,甚至對前景感迷茫。僱員再培訓局推出培訓證書課程,助年輕人增值、發掘興趣,提升競爭力。   裝備自己  邁步職場   23歲的林文軒2016年應考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未如理想,其後修讀電腦及電子工程高級文憑課程,惟完成課程後連月求職、多次面試仍未能找到工作,令自信心受挫。   「面試時被問到自己有何優點,或許我交代得不夠清晰;僱主問我能為其公司帶來甚麼貢獻時,我也不懂回答,工作機會就此失去。」   對前路一籌莫展,林文軒希望找到方向,於是報讀青年啟迪培訓證書課程。   課程為15至24歲中六或以上程度人士提供培訓,內容涵蓋領導和解難技巧、溝通和團隊合作等職場所需基本技能,提升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力。   林文軒自言參與課程後溝通技巧躍進:「現在的我更有自信,且很快便能融入其他社交圈子;我知道自己優點所在,再次面試時也懂得如何應對。」   重拾自信、煥然一新的林文軒如願確立了就業方向,決心加入資訊科技行業,昂首再踏求職之路。   發掘興趣  確立目標   初出茅廬遇上經濟不景,飽受打擊的年輕人不止一二。   周寶琳2017年中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兼職工作,去年遇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或受學歷所限,我好像總與全職工作無緣。」   職途上,緣非天降;周寶琳明白這道理,遂報讀青年啟迪培訓證書課程,裝備自己。   課程除教授職場技能,也提供選修單元,讓年輕人學習日本、韓國文化、短片製作和網上直播技巧等,助他們發掘興趣,訂立目標。   周寶琳說:「選修日本溝通文化時,我以為內容限於溝通技巧和語文應用,但原來也涵蓋古蹟和飲食文化,學到的較我預期更多。」   正因修讀此課程,周寶琳發現日語和短片製作乃自己興趣所在,遂決定進修日語,希望開創個人網上頻道。   專業支援  學費全免   青年啟迪培訓證書課程由僱員再培訓局委任培訓機構港專機構有限公司開辦,以協助青年就業為目標,讓他們掌握配合職場要求的基本技能。   僱員再培訓局高級經理(課程發展)林志光表示,課程內容經過特別挑選,更安排註冊社工提供就業輔導和支援,並跟進畢業學員就業情況。   林志光說:「年輕人不但可在履歷表交代自己畢業於某個課程,也可介紹他們在課餘時間所參與的義工服務、交

暫無計劃以接種疫苗作為通關憑證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現階段未能確定接種疫苗後是否可重新恢復國際交流,因此現時未有計劃透過接種疫苗作為通關憑證。   薛永恒今早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說,當局會視乎整個疫情發展再作考量,並與周邊地區討論後才落實。他期望市民接種疫苗後下載「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查閱自己的接種紀錄。   談及港鐵是否張貼「安心出行」二維碼,薛永恒表示,善用創新科技如「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進行防疫抗疫工作,是每一個香港市民和機構應盡的責任,創科局也致力推動,而促進公共交通工具善用「安心出行」更是其重點工作。   他指,要在不同場景善用「安心出行」,需進一步提升程式的功能。現時使用「安心出行」需掃描二維碼,該局正研究能否減省步驟,降低對市民的影響,例如利用發射器等科技,自動將進出場所的信息傳送至市民手機,政府研發團隊正與不同大學研發機構進行研究。   薛永恒又提及人大會議審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涉及香港的部分,指內容首次提到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強香港在大灣區的融合,令香港在創新科技上得到更多支持。這反映香港在發展創新科技的里程上會有更多國家動力,也可在過程中貢獻國家創新科技的發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06/20210306_113242_31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