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為甚麼香港人適合循環私人貸款?

創意落實 時裝投產有門

服裝業是本港主要製造業之一,部分年輕人更把時裝設計視為夢想職業,化創意為雲裳,讓模特兒在台上演繹佳作,一展風華。   實現夢想前,設計師須把靈感落實為服裝樣品,踏出投產第一步。   隨着製造業北移,本地「辦房」所剩無幾,製作樣品殊不容易。有見及此,製衣業訓練局兩年前建立小型工場,取名創樣中心,填補服裝由設計到生產的空白。   實現創意   擁有自家品牌的冼美玉是創樣中心常客,在她眼中,服裝樣品不單有助評估生產成本,其功能更如同示範單位,是買家是否光顧的關鍵。原型如此重要,冼美玉當然看重創作過程,尤其信賴該中心師傅的高見。   「他們縫紉經驗豐富,往往有很好的意見,例如衣服某處該開鈕門、加帶子,都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對這些時裝細節十分欣賞。」   自2019年起,中心接受創意香港贊助,為包括冼美玉在內最少50名本土設計師製作樣品。   冼美玉認為,創樣中心獲政府支持,承受壓力較小,職員為設計師試驗產品時更具耐性,分外適合時裝新手。對於各種時裝概念,客戶如欲加深認識,也可考慮報讀中心課程。   傳授技巧   創樣中心服裝技術課程涵蓋西裝製作、量裁紙樣,以至使用3D服裝設計軟件製作虛擬服裝,內容一應俱全。   中心並開設各類技術工作坊,推廣可持續服裝概念。以刺繡為例,在舊衣物上施以巧妙變化,即面貌一新,並具個人風格。   製衣業訓練局課程總監李書雲表示,課程旨在讓設計師了解坊間製作技術,啟迪創造力。   中心舉辦的工作坊累計最少36個,約400人報讀,包括專業設計師和時裝愛好者。   藝術創作人梁楚茵擅長製作布料,應用於長衫等範疇。她並非時裝設計專業出身,工作坊所授技術對她非常有用,有助她在設計上取得突破。   她設計的長衫正是採用新概念,作品上半身與一般長衫無異,下半身則帶寬鬆效果,更有時代感。   「一般長衫讓人覺得土氣,穿起來也不舒服。我希望新設計可令長衫平常化,年輕人可視作裙子,適合上班用途。」   放眼神州   創樣中心督導委員會主席鍾國斌表示,中心可善用優勢,協助年輕設計師開拓市場,包括人口是香港約十倍的粵港澳大灣區。   他指出,中心除開辦生產培訓、服裝知識等特別課程外,生產上也可助設計師一臂之力,如此不單設計師獲益,更可帶動香港製造業。   「設計師剛起步時產量不大,很難物色生產商。創樣中心設施完善,可承擔少量生產,試驗產品能否迎合市場。」   「日後我們可考慮聘請縫紉工人協助生產,這有助本地就業。如能再次打響『香港製造』品牌,發展空間就會很大。」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14/20210514_115541_61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逾260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62萬份2020至21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落實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包括寬減2020至21年度100%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為10,000元。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年度報稅表,稅務局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今日至7月2日,稅局電話查詢熱線187 8022星期一至五的服務時間會延長至晚上7時,星期六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133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還產假薪酬計劃接受申請

勞工處今日公布,發還產假薪酬計劃即日起接受僱主申請。   自去年12月11日起,《僱傭條例》訂明的法定產假由10個星期延長至14個星期。透過此計劃,僱主可以報銷形式申請發還已支付予僱員的第11至第14個星期的法定產假薪酬,上限為每名僱員80,000元。勞工處已委聘代辦機構協助推行此計劃。   申請發還產假薪酬必須符合四項條件。其一,申請所涵蓋的僱員須由申請人僱用,並符合《僱傭條例》訂明享有產假及產假薪酬的資格。   其二,僱員已放取產假,而申請人已向僱員支付全數14個星期的產假薪酬。   其三,僱員於去年12月11日或之後分娩。   其四,已支付予僱員的新增四個星期產假薪酬不曾、也不會獲其他政府撥款支付或補貼。   僱主支付僱員全數法定產假薪酬後,可透過發還易網站直接遞交申請。僱主也可在該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或前往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香港黃竹坑道8號South Island Place 2樓204室計劃服務處索取申請表格。   查詢可致電2636 635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01/20210401_122442_7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