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社署高度關注深水埗家庭慘劇

特首:香港科技發展大有可為

譚鐵牛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文宏武總經理(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胡浩總設計師(國家航天局探月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葉玉如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各位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的院士、科學家、各位科研界的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我很榮幸獲邀出席今天的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我首先要感謝香港中聯辦、中國科協和紫荊文化集團為我們帶來一個非常難得的展覽,更要感謝訪港的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特別是兩位畢生為我國航天科技作出偉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們是戚發軔院士和龍樂豪院士。兩位年過80的院士和另外四位科學家及其他代表團的成員,過去三天走訪了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多所中小學,與學生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和最新情況,肯定令他們獲益良多。   我有幸兩天前在禮賓府宴請代表團,坐在龍老和戚老中間。兩個小時的交流讓我非常感動,也深受啓發。談到過去,他們說我們國家的航天發展比外國起步晚,開始時研發的條件差,依靠的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力求科技自主的航天精神。我想這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次兩院院士的大會上所說的,我國科技工作者要做到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還是需要有那份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迎難而上的精神。   就是本着不斷追趕的拼勁,我國的航天科技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從兩彈一星到載人飛船,到過去兩年探測器成功登月和登陸火星,到上星期順利把三位宇航員送到國家自主興建的「天宮號」太空站,展開在太空逗留三個月的歷史性任務,充分體現了國家在航天科技事業上不斷尋求突破及開創先河,使國家在世界航天範疇現在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訪問團這次就帶來了國家去年成功登月取得的部分月球土壤,首次在香港公開展出,讓香港市民可以一同分享國家航天事業的驕人成就。   「嫦娥探月」工程對香港來說應該特別有親切感,但不是因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名字裏有「月娥」兩個字,是因為香港的高校參與了這個工程;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為「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研發「表取採樣執行裝置」。此外,理工大學也曾參與國家首項火星探索的任務,利用頂尖的技術,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選取着陸點,並研製了用於監察火星環境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我對香港的大學對國家航天發展的貢獻感到非常驕傲,希望他們日後能夠受到委託,參與更多航天任務。事實上,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一直在不同的科技領域上貢獻國家。香港共有五所世界100強的大學,設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並與中國科學院共建的22所聯合實驗室,涵蓋多個研發領域。香港有幾十位兩院院士,而我們的科研學者過去也屢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香港的科創能力近年得到中央高度肯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回應香港兩院院士提出科研資金「過河」的要求時,就批示說:「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這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為香港和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發揮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為香港和內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是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題中應有之義。」   目前,香港與內地的創新科技合作在國家科技部、中科院和中科協的大力支持下,正不斷的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大平台,而香港、深圳正全力建設「一河兩岸」的深港科技合作區;加上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本屆政府對創科的政策和資源的投入,香港的科技發展將大有可為。   但要持續發展,後繼有人,我們需要更多有志投身科學研究的年輕人,我們需要更多能提升香港青年人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不怕艱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和科普教育。這次國家航天科技團隊訪港五天,與大學、中小學生交流見面,肯定為我們埋下良好的種子;我深信時代精神耀香江主題展定能發揮更大的感染力。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還有幾天我們就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和香港回歸祖國24周年的大日子,我期盼在中央部委和各位科學家的支持和鼓勵下,香港可以為國家的航天科技事業作出貢獻,作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最後,讓我再次感謝主辦機構和訪港的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祝願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的貢獻。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謝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6日出席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暨月壤入港揭幕儀式的演辭)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26/20210626_133159_5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逾260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62萬份2020至21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落實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包括寬減2020至21年度100%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為10,000元。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年度報稅表,稅務局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今日至7月2日,稅局電話查詢熱線187 8022星期一至五的服務時間會延長至晚上7時,星期六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133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還產假薪酬計劃接受申請

勞工處今日公布,發還產假薪酬計劃即日起接受僱主申請。   自去年12月11日起,《僱傭條例》訂明的法定產假由10個星期延長至14個星期。透過此計劃,僱主可以報銷形式申請發還已支付予僱員的第11至第14個星期的法定產假薪酬,上限為每名僱員80,000元。勞工處已委聘代辦機構協助推行此計劃。   申請發還產假薪酬必須符合四項條件。其一,申請所涵蓋的僱員須由申請人僱用,並符合《僱傭條例》訂明享有產假及產假薪酬的資格。   其二,僱員已放取產假,而申請人已向僱員支付全數14個星期的產假薪酬。   其三,僱員於去年12月11日或之後分娩。   其四,已支付予僱員的新增四個星期產假薪酬不曾、也不會獲其他政府撥款支付或補貼。   僱主支付僱員全數法定產假薪酬後,可透過發還易網站直接遞交申請。僱主也可在該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或前往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香港黃竹坑道8號South Island Place 2樓204室計劃服務處索取申請表格。   查詢可致電2636 635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01/20210401_122442_7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