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社署籲停止轉發鑽石山謀殺案影片

羅致光網誌談輸入外傭與防疫

在處理具爭議性的問題,尤其是勞工議題時,我們致力在各方面取得平衡,不過亦要當心導致兩面都不討好。在處理外傭的議題上,不論是保障外傭的基本僱員權益以至在全球疫情下輸入外傭的安排,我們都要當心。   我近期會說笑地自我介紹:「我不是勞工福利局局長,而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保障勞工基本權益方面,我當然責無旁貸,但在提升勞工福利的層面上,我必然要兼顧僱員與僱主兩方面的利益,力求取得平衡。當然,甚麼是勞工基本權益?甚麼是勞工福利?這本身已經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我多次指出,雖然香港是一個已發展成熟的經濟體系,但在勞工權益和福利的事宜上,卻是跟不上其他地區的步伐;舉一個例子,我們要在2020年才能將法定產假由十星期增加至最基本國際標準的14星期。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及平衡僱主及僱員利益時,我認為確實需要稍為偏向勞工的,以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在香港,中小微企佔了香港企業總數約98%,聘用九人或以下的微企更佔了約88%,香港作為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行業競爭白熱化,再加上因改善勞工權益和福利而引至的成本上升,絕大部分僱主均面對營運壓力。在外傭政策上,受影響的僱主則是一班屬於中收入家庭的普羅巿民大眾,改善外傭權益和福利會為外傭僱主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保障外傭與保障僱主   外傭多是女性,她們隻身漂洋過海,離鄉別井,與家人長期分離,在香港而言,其薪酬水平屬於最基層,從任何角度看,政府都應保障她們的基本權益。她們不少為了賺錢養家,錯失了親手撫養自己子女的機會,更不能感受到看着他們成長而帶來的喜悅,反而要照顧別人的子女及陪伴他們成長。雖然未必所有人均能感受到這一種心痛,但只要抱着一點同理心,就算不會對外傭肅然起敬,亦會給予她們一份基本的尊重。即使以純功利的角度出發,香港需要保持一個保障外傭權益的良好聲譽,外國政府才能放心讓他們的國民來港工作,才能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外傭安心離鄉別井,幫助香港家庭照顧老幼。   換言之,保障外傭的基本權益,亦有助滿足香港僱主對外傭的需求。然而,職業介紹所或外傭當中,無可避免會有害群之馬。在制定相關法例和政策時,必須考慮到對違規者的罰則是否有足夠阻嚇性,在執法時更要快而準,絕不手軟。在剛過去的立法會大會上,我已就處理違法或是不守規例的職業介紹所及「跳工」的外傭,作出詳細表述,在此不重複了。   輸入外傭滿足香港家庭需要   現時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顯示有多少香港家庭正等待外傭到港。在今年年初,每天平均約有70名外傭到港,若以4月20日開始陸續禁止各外傭來源地的航機到港,至8月9日調整外防輸入的一段時間估算,未能到港的外傭人數累積約七千至八千人。香港外傭人數高峰40萬人,今天卻下降至不足36萬人,外傭短缺是數以萬計的。大家可以想像,成千上萬的家庭在沒有外傭支援下所面對的壓力有多大。而這個苦況,自去年初疫情開始便已出現,只是由今年4月20日開始更為嚴重。亦因如此,當8月初政府決定調整外防輸入,可讓在原居地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外傭來港,及到指定檢疫設施進行21天的檢疫,勞工處便即展開兩方面的工作:物色適合的檢疫酒店;並與菲律賓及印尼領事館商討如何確認當地的疫苗注射記錄。至於其他A組國家1非主要外傭來源地的相關安排,則由衞生當局負責。   正如我在9月12日的網誌所指,在處理從疫情高風險的地區輸入外傭,我們必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我每天都會查看菲律賓及印尼的疫情,留意到港外傭確診的情況。由8月30日至9月24日2,合共有606名菲律賓外傭到港,截至10月1日已有26名確診,確診比例為4.3%。一組606人於33天內有26人確診,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若以全世界確診人數最多的美國計算,便相等於33天內平均每天有43萬人確診,而美國在過往21個月,確診人數最高峰期3的33天內平均數,都只是每天約有23萬人確診,亦足以令這個國家的先進醫療體系面臨崩潰。當然這個比較不是完全合乎比例,這606名菲傭來港前都全部已完成疫苗接種,及於上機前72小時內獲得核酸病毒測試陰性結果,並於到港後全部單獨隔離,應不會在此期間互相感染。在9月份,菲傭佔全部到港外傭人數大約62%。而這個4.3%確診比例,一點都不簡單,若仍然有人認為我們需要增加每天來港的外傭人數,我都無話可說。   後語   過往一個月的情況來看,平均每天只有大約40名外傭能完成多項登機前的要求成功到港,雖然不能滿足香港家庭的需要,我們仍需盡量外防病毒輸入。我們會每天檢視外傭來源地的疫情、外傭到港後的確診情況、以及指定檢疫設施的運作及預訂情況;與此同時,我們仍會繼續探討增加指定檢疫設施的可行性。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月3 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註解 1:即在外防輸入中屬於高風險的地區。   2:8月30日是第一天在原居地完成注射疫苗的菲律賓及印尼外傭,可以登機來港及入住指定檢疫設施。9月24日是10月1日前已最少完成到港後第七天取樣檢測及獲悉檢測結果。   3:在去年12月中至今年1月中之間。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10/20211003/20211003_111726_30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逾260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62萬份2020至21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落實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包括寬減2020至21年度100%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為10,000元。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年度報稅表,稅務局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今日至7月2日,稅局電話查詢熱線187 8022星期一至五的服務時間會延長至晚上7時,星期六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133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還產假薪酬計劃接受申請

勞工處今日公布,發還產假薪酬計劃即日起接受僱主申請。   自去年12月11日起,《僱傭條例》訂明的法定產假由10個星期延長至14個星期。透過此計劃,僱主可以報銷形式申請發還已支付予僱員的第11至第14個星期的法定產假薪酬,上限為每名僱員80,000元。勞工處已委聘代辦機構協助推行此計劃。   申請發還產假薪酬必須符合四項條件。其一,申請所涵蓋的僱員須由申請人僱用,並符合《僱傭條例》訂明享有產假及產假薪酬的資格。   其二,僱員已放取產假,而申請人已向僱員支付全數14個星期的產假薪酬。   其三,僱員於去年12月11日或之後分娩。   其四,已支付予僱員的新增四個星期產假薪酬不曾、也不會獲其他政府撥款支付或補貼。   僱主支付僱員全數法定產假薪酬後,可透過發還易網站直接遞交申請。僱主也可在該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或前往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香港黃竹坑道8號South Island Place 2樓204室計劃服務處索取申請表格。   查詢可致電2636 635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01/20210401_122442_7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