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康文署移除九龍公園枯萎古樹

抗疫策略優先保護長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網誌指,保護長者是本港抗疫措施的重中之重,當局希望透過提高長者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讓60歲或以上患者更快得到新冠口服藥、鼓勵長者檢測等措施,以更好保護長者。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4月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在第五波抗疫戰中,我們疫情防控重點策略目標是三減少(減少重症、減少死亡、減少感染)、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救治)、三重(重點人群、重點機構和重點區域)、一優先(長者優先)。今日我會與大家談談我們重點保護長者的工作。   早前來港援疫的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教授指出,當前特區抗疫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減少死亡、重症和感染上;當中,以老年人為重點人群、以安老院舍為重點場所,以分層分流治療機構為建設重點等。   措施最新進展   我們正加大力度,進行針對性的措施,遏止長者的感染、重症和死亡數字和趨勢,工作最新進展包括:   設立新冠重症定點救治醫院及提升救治能力   根據內地專家的建議,醫院管理局採取了分層分流治療策略,根據病情緩急輕重,向新冠病人提供各種類型的支援。醫管局會為危殆或嚴重病人提供住院、器官支援、氧氣治療、抗病毒藥物等服務。為增加接收新冠病人的能力,醫管局已經將50%急症及復康病床改建及設立多所定點醫院,提供約11,500張病床,包括將天水圍醫院、北大嶼山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律敦治醫院、靈實醫院和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相繼設為新冠定點醫院。此外,伊利沙伯醫院亦於3月19日轉為救治重症病人的新冠定點救治醫院。   因應上述措施,絕大部分的危殆或嚴重新冠病人都可獲安排入院接受治療。由於新冠病床數目顯著增加,病人等候入院的時間逐漸縮短,令醫護團隊更早救治有病情不穩定或有機會轉壞的病人。   提升社區治療設施的能力   我們十分感謝中央政府及廣東省政府按特區政府請求,在短期內徵集內地援港醫療隊來港協助抗疫。來港的醫療隊由不同專業的醫護人員組成,並加入醫管局的團隊協助醫管局為確診的新冠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在醫療隊的協助下,醫管局已全力提升社區治療設施的服務規模,容量和照顧質素,為病情輕至中度的病人提供更適切的治療,並讓不同程度病情的確診長者及其他新冠病人有效分流,從而加快整體病人流轉、紓緩公立醫院的壓力。亞洲國際博覽館(第1、8至11號展覽館)社區治療設施現時接收400多名病人,分階段將提升至可接收1,450名病人。   為增強對長者的支援,視乎需要及是否有足夠人手,醫管局計劃把亞博館另外五個(第2至7號)展館以及位於啟德郵輪碼頭的長者社區隔離設施提升至社區治療設施。此方案初步估計共可容納至少1,700張病床,供長者治療之用。   盡快設立更多長者隔離及暫託社區設施   現時安老院舍為主要確診長者的來源,專家指出首要保護沒被感染的長者,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是將確診的長者徹底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現時,我們已為確診長者設立隔離及暫託社區設施,由社會福利署營運。該類設施專門為確診長者而設,病徵比較輕微但屬於高危的確診長者如不適合在家觀察,可安排入住隔離中心作持續監察及接受治療,如發現有臨床變化可安排即時送院。暫託中心亦會接收經醫管局評估後確認為正在康復並適合入住的體弱長者。   社署早前亦宣布,各區的暫託中心由3月29日起會實施新安排,接收更多確診但症狀輕微的安老院院友,讓公立醫院及社區治療設施能夠重點服務臨床上較有需要的患者。   為長者隔離及暫託社區設施提供適當治療設備   現時每間專為長者而設的隔離及暫託設施均設有醫護專隊,特區政府已物色多個醫護專業團體、私家醫院及機構(包括私家醫生和護理人員、中醫師、保健組織及非牟利團體)為這些設施提供醫療支援。醫管局會做好規劃,確保在隔離及暫託社區設施中的長者得到醫療支援,包括參考內地經驗,備有適當的設備,應對有更多病人需要氧氣治療的情況。   支援安老院舍應對疫情   感染控制   衞生署亦和社署合作,恆常為安老院舍的護老者提供感染控制重點培訓,針對安老院舍的情況,加強院舍員工對院舍內的感染控制的知識及技巧。   針對有爆發情況的安老院舍,衞生署會提供感染控制建議和控制爆發措施,亦會主動聯絡有關院舍,擬定針對個別院舍的應對計劃,提供建議,並監察院舍遵守感染控制建議的情況和爆發控制進度。   衞生署亦曾支援由社署管理並位於亞博館的檢疫設施,為護老者提供實地感染控制及照顧技巧的培訓和支援,確保院舍長者在亞博館檢疫期間得到合適的照顧。   中醫藥治療   此外,醫管局迅速牽頭透過大學、中醫藥業界、中醫學會及非政府機構等社區中醫服務提供者動員推展安老院舍中醫診療服務,為確診的安老院舍院友及院舍職員提供遙距中醫診症或外展中醫服務,讓留在安老院舍的年長輕症病人,能及時接受中醫藥治療,從而紓緩公立醫院的壓力,也是回應一優先(長者優先)的策略。中醫藥在復康方面有莫大優勢,能減少後遺症及降低復陽率,故此我們正準備進一步將計劃擴展至中醫藥復康診療,以便長者可在安老院舍繼續接受診療,無須舟車勞頓。上述服務至今已有160多間安老院舍參加,並已提供3,200次診療。   支援在家隔離的長者   在第五波疫情,由於確診數字大,必須做好分流分層治療,以及支援沒有入住隔離設施人士(包括長者)的健康風險監察工作,以防止確診人士的病情由輕轉重。食物及衞生局已就確診人士擬定一套分層的應對計劃 ,包括風險評估及提供優先醫療支援予高風險人。整套系統亦將會以照顧老年人為重點。   為應對現時及將會繼續增加的確診個案,醫管局現正擴大其熱線團隊,包括加入各大學的醫護學生及招募私家醫生支援熱線服務。有關醫療熱線原本設150條線,並會於月內增至200條線,加強支援居家隔離人士。   醫管局現已啟動23間設於地區的指定診所,專為居家隔離病人提供門診服務。由3月15日起更另設關愛預約專線,供較高風險確診病人(包括長者)預約醫生診症服務。   同時,我們透過中醫藥發展基金推出齊心抗疫---中醫藥遙距診療計劃,資助中醫師為居家隔離病人提供免費中醫遙距診症服務及提供中藥配送服務,計劃會優先安排居家隔離長者接受中醫遙距診症服務。   提供新冠口服藥物   醫管局已大幅放寬兩種藥物的使用指引,專家小組最新建議以下三類病人可優先處方藥物:(一)所有年滿60歲或以上人士(不論完成基本疫苗接種與否)或(二)年齡不足60歲而未完成基本疫苗接種,但有高危因素人士,或(三)免疫力嚴重低下之人士(不論完成基本疫苗接種與否)。視乎藥物供應等情況,醫管局將會繼續檢視是否進一步放寬指引,務求更多的新冠病人得到適切藥物治療。   醫管局在全港各區開設便利新冠病人求診的指定診所,診所醫生會根據情況盡快處方新冠口服藥物。另外,醫管局老人科外展團隊,一直主動聯繫老人宿舍,盡快找出院舍病人,及早處方新冠口服藥物,防止病情惡化。護訊鈴團隊亦會主動聯絡高危病人,配合指定診所處方藥物。現時,在暫託中心的長者如有需要,亦會獲處方新冠口服藥。   此外,政府將陸續向私家醫生免費提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以便利私家醫生向合適的新冠病人處方這兩款新冠口服藥物。   提升長者疫苗接種率   在長者疫苗接種方面,我們已達成第一階段目標。第一劑疫苗的接種率已由2月中的30%提高至現時55%。在過去一個月,我們動員和組織醫護界團體和人士加快接種進度,壓縮到院舍接種的時間表。負責進入院舍接種疫苗的外展接種隊伍,已由一個月前的五間醫療機構增加至16間醫療機構/醫護組織。   衞生署早前亦因應院舍的情況,修改了接種科興疫苗的安排,包括將未受感染院友的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的間隔時間由28日減至21日。   我們同時已為接種疫苗外展隊伍訂下第二階段目標,就是於4月15日前為全港約1,100間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安排不少於兩次外展服務,為合適的院友接種第二劑,或曾確診並已康復的院友接種第一劑疫苗。   在社區層面,我們已在兩個月內倍增接種點由10個至27個,並重點加快為長者和兒童接種疫苗。社區接種疫苗接種中心會繼續向60歲或以上長者派發即日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連同香港醫學組織聯會正推動一個家居接種的計劃,為行動不便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提供上門疫苗接種安排。   作為公營醫療系統的一部分,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積極在地區層面推動疫苗接種參與抗疫工作,宣傳和教育活動、協助市民,尤其長者,預約及安排病疫苗接種,現時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已安排接種超過9,000劑新冠疫苗。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和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也有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務求令更多市民盡快接種疫苗,並進一步提升疫苗接種率。   檢測   針對減少長者感染,為盡快找出長者社群內的隱形傳播鏈,以達致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我強烈呼籲長者使用政府派發的防疫服務包內的快速抗原測試包自行檢測。顧及長者需要,政府昨日宣布會於全港各區約100個社區檢測中心及流動採樣站,為所有70歲或以上長者提供無須預約、由專業人員採樣的免費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不論快速抗原測試或核酸檢測)的長者,應把握時間盡快到任何就近的疫苗接種中心以即日籌接種疫苗,或到各提供疫苗接種服務的私家醫生及診所或流動疫苗接種站立即接種疫苗。我鼓勵長者接受核酸檢測服務,以盡早識別出病人及截斷病毒傳播鏈。   重點保護老年人   在第五波疫情中離世的個案中,絕大部分為長者,我對此深感難過。保護長者必定是我們抗疫措施的重中之重,我們希望透過提高長者疫苗接種率、讓60歲以上確診者更快得到口服藥及提升醫院的救治能力丶鼓勵長者做檢測等措施,以更好保護我們的長者。   大家可記得到我的Facebook專頁,看看相關的Vlog。
https://www.news.gov.hk/chi/2022/04/20220403/20220403_145736_24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稅局發出逾260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62萬份2020至21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網上報稅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   《2021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落實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稅務寬免,包括寬減2020至21年度100%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和利得稅,上限為10,000元。納稅人只需如常填報年度報稅表,稅務局會在評稅時作出寬減。   今日至7月2日,稅局電話查詢熱線187 8022星期一至五的服務時間會延長至晚上7時,星期六的服務時間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3/20210503_113353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發還產假薪酬計劃接受申請

勞工處今日公布,發還產假薪酬計劃即日起接受僱主申請。   自去年12月11日起,《僱傭條例》訂明的法定產假由10個星期延長至14個星期。透過此計劃,僱主可以報銷形式申請發還已支付予僱員的第11至第14個星期的法定產假薪酬,上限為每名僱員80,000元。勞工處已委聘代辦機構協助推行此計劃。   申請發還產假薪酬必須符合四項條件。其一,申請所涵蓋的僱員須由申請人僱用,並符合《僱傭條例》訂明享有產假及產假薪酬的資格。   其二,僱員已放取產假,而申請人已向僱員支付全數14個星期的產假薪酬。   其三,僱員於去年12月11日或之後分娩。   其四,已支付予僱員的新增四個星期產假薪酬不曾、也不會獲其他政府撥款支付或補貼。   僱主支付僱員全數法定產假薪酬後,可透過發還易網站直接遞交申請。僱主也可在該網站下載申請表格,或前往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香港黃竹坑道8號South Island Place 2樓204室計劃服務處索取申請表格。   查詢可致電2636 6353。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4/20210401/20210401_122442_7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