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時段收費 智慧出行新里程

三隧分時段收費 智慧出行新里程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三條過海隧道12月17日起實施分時段收費,運輸署已在三條隧道增設隧道費顯示屏。當局預計新措施可令部分駕駛者改變出行習慣,從而減少早上繁忙時段累積的過海車流,使紅隧和東隧的車龍分別縮短約1至1.5公里和0.5公里。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2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不經不覺,2023年已經踏入最後一個月。過去一年,運輸及物流局以及轄下四個部門推出了不少與市民日常出行息息相關的項目及措施。其中,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在政府收費隧道的全面實施,改變了各位駕駛者使用隧道的模式,同時讓市民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易通行的順利推展有賴各位市民的配合及支持,經過半年的熟習,繳費不停車、隧道易通行已成為駕駛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來的里程碑要數到兩星期後,即12月17日,三條過海隧道即將實施分時段收費方案。運輸署已加強宣傳,從不同渠道介紹分時段收費。我期待分時段收費能夠鼓勵部分駕駛人士彈性出行或轉乘公交,以期在繁忙時段能紓緩過海交通擠塞的情況。

 

劃分時段的過海隧道收費

 

過海隧道分時段收費實施後,視乎日子及時段,私家車收費由20元至60元不等,繁忙時段西隧維持60元收費,紅隧和東隧則調整到40元;電單車(包括機動三輪車)收費為私家車的四成,即介乎8元至24元。至於的士,將繼續維持全日劃一收費25元;商用車則全日劃一收費50元,大幅減低商用車使用西隧的隧道費,並簡化收費結構,利便業界運作。

 

不同時段之間將設有過渡收費安排,以有序地銜接和保障道路安全。在兩個時段之間,收費會每兩分鐘逐漸增加或減少,並在三條過海隧道同步啟動。以私家車來說,過渡收費時會以每兩分鐘最多二元的幅度逐漸增減。駕駛者如果想確切知道各時段的收費,除了可以參考運輸署的網頁外,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也增設新功能幫助駕駛者規劃行程。運輸署已在三條過海隧道增設了隧道費顯示屏,讓駕駛者可以得知收費點的大概位置及該時段的隧道收費水平以作參考。

 

我們預計新措施可以提供誘因令部分駕駛者改變其出行習慣或考慮改乘公共交通,預期可減少早上繁忙時段累積的過海車流,使紅隧和東隧的車龍分別可縮短約1至1.5公里和0.5公里,並可減低過海車龍對非過海交通造成的影響。然而,駕駛者或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新收費模式,我不期望方案實施後過海交通會即時有大幅度改善,但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後,駕駛者的出行習慣會漸趨穩定,交通管理效果將更為明顯。整體而言,方案有助紓緩紅隧和東隧在繁忙時段過海的行車時間,對駕駛者、公共交通營辦商和乘客、商用車運輸業界等,均會帶來裨益。

 

易通行全面實施

 

自今年5月7日開始,合共七條政府收費隧道/管制區已陸續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隨着大老山隧道於剛過去的星期日實施易通行,以及香港仔隧道將於12月內加入易通行的行列,這意味着政府轄下所有收費隧道/管制區會於今年內全部實施易通行。

 

易通行的推展足見香港在智慧出行方面邁進一大步。我非常感謝運輸署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的同事,過去在推行易通行以及籌備過海隧道分時段收費方案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各同事的努力下,超過九成九的全港已領牌的車輛,即超過81萬架,已獲政府發出車輛貼。約92%車輛已開立易通行戶口,而約73%車輛已設立自動繳費方式。我再次呼籲各位車主盡快完成易通行三步曲:(1)安裝車輛貼、(2)開立「易通行」戶口及(3)設定自動繳費方式,以盡享易通行帶來的便利。

本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啟動

本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啟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樂見本港有首輛雙層氫能巴士和首個巴士加氫站,又指專營巴士是本港主要路面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接載超過300萬乘客人次,他很高興看到專營巴士營辦商積極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

 

展望未來,李家超表示,政府會透過推動氫燃料技術試驗項目,並參考內地和海外的氫能發展經驗,訂立本地長遠使用氫燃料的安全運作框架和法規,從而促進香港氫能經濟發展。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11月30日在香港首個加氫站及首輛雙層氫能巴士啟動禮的演辭:

 

Consuls-General, 張堃主席(善水資本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城巴有限公司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很高興今日出席香港第一個巴士加氫站及第一輛雙層氫能巴士的啟動儀式。我相信除了我之外,全港的巴士迷都很雀躍,很期待盡快有機會與這輛新的雙層氫能巴士拍照、「打卡」。

 

面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為達至碳中和,世界各地都努力淘汰化石燃料並加速能源轉型,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是大勢所趨。國家已明確將氫能定位成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各階段的目標。

 

氫能車輛有長距離行駛能力、加注時間迅速等優勢,有潛力發展成為全球低碳轉型的能源。我在去年施政報告中便提出了在今年試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

 

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我進一步提出於明年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並展開有關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的法例修訂工作,目標於2025年提出草案。

 

專營巴士是香港的主要路面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接載超過300萬乘客人次。我很高興看到香港的專營巴士營辦商很積極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其中城巴就在為市民提供便捷而可負擔的服務之餘,積極引入新能源技術,負起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作出貢獻,我予以肯定。

 

城巴去年已成功引入了全港第一輛電動雙層巴士。通過與政府緊密合作,今天城巴成功更進一步,旗下的全港第一輛雙層氫能巴士及第一個加氫站,得到政府的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同意,可以投入服務,為香港使用新能源汽車樹立了一個重要里程碑。

 

相較於傳統柴油巴士,氫能巴士能有效改善路邊空氣質素,而且和電動巴士一樣,這種巴士使用摩打驅動,車廂內的環境更加安靜,為乘客帶來更佳的出行體驗。我也很期待一會兒成為第一批乘客,試坐這輛又環保又舒適的雙層氫能巴士。

 

城巴母企善水資本在海內外不同產業都有投資。張堃主席今年參加了我率領的香港代表團先後訪問中東和東盟,並在訪問期間與當地的企業達成合作備忘錄,以行動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我很高興知道在中東訪問之後,善水旗下的企業已經成功與阿聯酋的多個地方政府展開合作,為當地提供首批氫能巴士和加氫站。這充分展現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亦證明香港的多元專業服務與國際接軌,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促進「一帶一路」地區高質量發展。

 

我更加高興,張堃主席履行我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令香港可開創更多有成績的結果給大家享受,帶領香港走向由治及興的新征程。

 

展望未來,政府會透過推動氫燃料技術試驗項目,並參考內地和海外的氫能發展經驗,訂立本地長遠使用氫燃料的安全運作框架及法規,從而促進香港氫能經濟的發展。我期待香港會有更多的氫燃料試驗項目陸續展開。

 

在此,我感謝城巴支持推動香港綠色運輸的發展,並為香港邁向達致車輛零排放及碳中和,為我們帶來更清潔、環境更優美的社區,踏出重要一步。

 

同樣為建設美好社區踏出重要一步的,當然就是下星期日12月10日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我鼓勵在場各位朋友在12月10日,與家人、同事、親戚和朋友一起投票,一起共建美好社區。

 

最後,我祝願香港氫能運輸發展生生不息,在座各位身體健康。多謝大家。

應急醫院將提供超聲造影檢查服務

應急醫院將提供超聲造影檢查服務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即將擴展服務,下月12日起應用兩部超聲造影機,提供包括肝膽胰和泌尿系統的一般腹部、盆腔超聲造影檢查,初期每周服務72人次,服務對象為來自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

 

應急醫院12月起也會全面使用三部電腦掃描器,提供腦部、鼻竇、眼眶、胸腔、腹部和盆腔等造影檢查,並擴展服務,覆蓋來自全港公立醫院的病人。

 

該院的放射診斷服務對象為12歲至80歲,非緊急、情況穩定和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醫院管理局指,4月26日至11月15日期間處理的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掃描個案分別為4,810個和1,606個,預計至今年年底可累計完成7,800個和2,000個掃描。

 

醫院管理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表示,已檢查及預約、參加相關先導計劃的病人,輪候服務時間的中位數顯著改善。以電腦掃描為例,由在公立醫院申請服務當刻起計,病人的輪候時間由120個星期縮短至36個星期,磁力共振掃描輪候時間則可由120個星期縮減至少於一年。

 

獲安排在應急醫院接受磁力共振掃描的黎女士盛讚該院服務,除有車接駁至醫院,而該院環境舒適,且檢查過程快捷。

 

除現有服務,醫管局也計劃在應急醫院進行與維生素D缺乏症等病人相關的檢驗,並就於應急醫院提供臨床模擬訓練進行可行性研究,以善用應急醫院設備。

傑出公務員獲嘉許

傑出公務員獲嘉許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日向100名表現傑出的公務員頒發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親臨嘉許狀頒發典禮祝賀得獎者。

 

楊何蓓茵在典禮上表示,獲嘉許的人員在工作崗位和服務範疇展現工作熱誠,他們對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堅持,以及追求卓越的精神,都非常值得學習。

 

她指出,公務員隊伍是政府管治團隊的骨幹,是施政的關鍵。施政報告提及多項強化公務員管理制度的措施,包括推進獎罰分明制度,表揚工作表現出色和盡忠職守的公務員。

 

她又表示,政府會繼續加強全體公務員的培訓,提升愛國精神和國安意識,以及推行大灣區公務員交流計劃,讓香港公務員有較長時間暫駐內地交流,較深度體驗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發展。她並勉勵公務員秉承優質服務的精神,以民為本,凡事多走一步,精益求精,向公眾展現更多公務員好故事。

 

2023年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計劃的得獎者來自38個政策局和部門,涵蓋50個不同職系。今日獲嘉許的公務員包括民航處高級適航主任(審定)梁國棟、海關總關員張裕豹、地政總署土地測量師何志豪。

 

為加深大眾了解獲獎公務員的工作和服務社會的熱忱,公務員事務局與香港電台攜手製作一套十集的五分鐘電視特輯《同心為民 公務員好故事》,下月中在港台電視31播出。每集電視特輯介紹一名獲頒嘉許狀的優秀公務員,由他們親身展示公務員的好故事,也希望藉此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政府團隊。

 

另外,距離區議會選舉尚有12日,楊何蓓茵也在典禮上呼籲公務員團結同心,在投票日與親友踴躍投票,履行公民責任,共建美好社區。

大老山隧道易通行運作大致順利

大老山隧道易通行運作大致順利

大老山隧道昨日上午5時起實施易通行。運輸署今日表示,駕駛者大致能適應新交通安排,至今運作大致順利。

 

運輸署指,今早繁忙時間往九龍方向的車龍在浸會大學國際學院(石門校園)附近,交通情況與實施易通行前相若。

 

今日零時零分至下午5時,共有40,281架次車輛通過大老山隧道,其中約九成車輛偵測到有安裝車輛貼,約七成車輛使用自動繳費方式。

 

運輸署提醒尚未繳交隧道費的車主必須在駛經隧道後14個工作天內繳交。繼大老山隧道後,易通行下月推展至香港仔隧道,詳情容後公布。 

隔離設施變宿舍 切合勞工所需

隔離設施變宿舍 切合勞工所需

疫情過去,社區隔離設施完成使命,政府善用資源,物盡其用,其中元朗潭尾前社區隔離設施已改裝為建造業輸入勞工宿舍,現有逾170名輸入勞工入住。

 

該輸入勞工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營運,提供1,800個單位,最多可供7,000人入住。

 

中央宿舍  設備齊全

 

宿舍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不使用公帑,除配備基本家具和電器,也設洗衣房、茶水間、文娛康樂設施等,營運期兩年,至2025年10月31日。

 

來自廣東江門的泥水工人張建敏是住客之一,他指,宿舍提供無線網絡,以及被鋪、枕頭等日常用品,設備齊全,可滿足其生活所需。

 

政府透過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應對業界人手短缺問題,支持香港未來的基建發展。參與計劃的僱主須為輸入勞工提供住宿。

 

租用建造業輸入勞工宿舍的總承建商需要向建造業議會支付租金。建造業輸入勞工宿舍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湯熾忠表示,建造業議會管理團隊會定期檢討租金水平,確保公平合理。

 

貼心考慮  分流出行

 

為免宿舍運作對社區造成影響,建造業議會管理團隊更協調勞工出行的交通。宿舍的勞工會由專車接送,在早上繁忙時間開始前,前往不同地點工作,而在假日和工餘時,勞工也會以分流和分時段方式出行。

 

湯熾忠透露正籌辦穿梭巴士服務,希望接載宿舍勞工前往轉乘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點,讓他們可在假日或工餘時到香港不同地區消閒和購物,同時不影響當區交通和居民出行。

多管齊下加強打撃濫收水費

多管齊下加強打撃濫收水費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網誌介紹《2023年水務設施(修訂)條例草案》,指修例可提升打擊濫收水費的執法效能和阻嚇力 。此外,水務署引入近距離無線抄讀水錶,讓抄錶員在單位外使用儀器直接讀取水錶讀數,解決個別劏房難以人手抄讀的問題。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1月26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政府以跨部門及多管齊下的方式,致力打擊不良業主向租戶濫收水費,包括跟進舉報及作出檢控、修訂相關法例、加強跨部門聯合巡查、優化劏房安裝獨立水務署水錶的程序等。早前,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2023年水務設施(修訂)條例草案》,以提升打擊濫收水費的執法效能及阻嚇力。今次,我邀請水務署的同事講解條例草案的修訂,以及如何進一步優化分間單位安裝獨立水錶計劃,鼓勵更多劏房業主參與計劃。

 

法例修訂涵蓋六大要點

 

水務署工程師(立法檢討)楊盛婷表示,自《水務設施規例》於2021年修訂,規定業主只可向租戶收回繳交給水務署的水費金額,截至今年10月底,水務署共接獲117宗懷疑濫收水費的舉報,其中十多宗仍在調查階段,另有13宗已成功定罪,罰款介乎1,000元至5,000元。餘下個案都因證據不足而未能提出檢控,因此我們建議就《水務設施條例》及《水務設施規例》作出多項修訂,涵蓋六大要點,包括新增提供任何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罪行,最高可被判罰款一萬元及監禁三個月。

 

1. 賦予水務監督取得相關資料權力

 

由於現時條例和規例並沒有賦予水務監督權力,就懷疑濫收水費個案強制有關涉事人士提交資料,往往令搜證和調查方面出現困難。

 

是次修訂賦予水務監督要求有關人士(例如業主和其代理人等)提交相關資料(例如租約、水費的收據或付款紀錄)的權力。任何人無合理辯解而不遵從有關要求,即屬違法,並建議處以罰款最高10,000元,並在指定限期後仍未提交所需資料的往後每天額外罰款最高1,000元。

 

2. 強制要求發出收據及保存收據副本

 

水費收據是調查濫收水費的重要文件,我們建議規定對收取水費的人士在收到付款當日之後的七天內給予付款人收據,並從付款當日起計的兩年內保存有關收據副本。收據必須顯示用者及收款人的名稱、用者地址、收費款額、有關收費的相關時段及支付日期。

 

3. 新增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的罪行

 

為加強對提供任何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或文件的阻嚇力,我們建議訂立新罪行,規定任何人明知而罔顧後果地向水務監督提供任何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或文件,即屬犯罪,可處以罰款最高10,000元及監禁最高三個月。

 

4. 提高重犯濫收水費罰則

 

為加強禁止濫收水費的阻嚇力,我們建議將濫收水費個案的罰則提升至兩級制,首次被定罪的最高罰款為原來的10,000元,其後再被定罪的最高罰款為25,000元。此外,我們建議新增條文,令被裁定濫收水費的人士須向付款人退還多收的金額。

 

5. 賦予水務署及差餉物業估價署互通資料權力

 

互通資料有助加強政府的執法效力,條例草案可讓水務署和差餉物業估價署就其各自巡查和調查中所獲取有關濫收水費個案的資料進行交換,以提升執法效能及阻嚇力。

 

6. 訂明水費單發出後才可收取水費

 

是次修例訂明業主只可在水務監督發出水費單後,才可向租戶收取水費的付還,這樣能進一步減低註冊用戶或業主濫收水費的機會。

 

建議修訂的條例草案已於10月中刊憲,我們期望年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鼓勵更多業主安裝獨立水錶

 

為減低濫收水費的風險,水務署於2021年推出分間單位安裝獨立水錶計劃,為劏房安裝獨立水錶並簡化相關申請程序。水務署高級工程師(技術支援)李康年表示,今年4月1日起,政府提供經濟誘因,鼓勵更多劏房業主參與計劃,包括豁免每個獨立水錶的水費按金(400元)及提供每個獨立水錶的費用(120元)。水務署亦協調非政府組織和水喉業界,免費提供技術意見,並為獲批參與計劃的申請人豁免水錶的安裝費用。

 

業主避免誤墮法網

 

參與了上述計劃的業主李小姐表示,感謝水務署協助安裝水錶,既令租戶不會被多收水費,對他們更公平,亦避免業主因不小心多收水費而誤墮法網。劏房租戶高先生表示,安裝水務署提供的獨立水錶後,水費開支也減少了,計劃令基層市民不用擔心高昂水費而不敢用水。

 

引入近距離無線抄讀水錶

 

截至今年10月底,水務署共收到194宗申請,其中123宗獲批,共安裝了315個獨立水錶。水務署現已進一步簡化申請程序,同時引入近距離無線抄讀水錶,該裝置可讓抄錶員在單位外使用儀器直接讀取水錶讀數,數據會自動傳入系統,解決個別劏房難以利用人手抄讀的問題。

 

另外,水務署不時連同差餉物業估價署、房屋局等部門,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探訪劏房租戶,了解他們有否被濫收水費及宣傳有關法例的要求。截至今年10月底,聯合行動已造訪或巡查約6,250個劏房單位。

 

我們相信透過以上強化措施,並在各相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的協作下,可有效提升執法力度,保障租戶免被濫收水費。

增加訓練場地 育建造業新血

增加訓練場地 育建造業新血

建造業議會於新田新增訓練場地,加強培訓本地工人,並讓他們更快考取相關資格,為業界提供更多吊運操作工人和髹漆技工。場地原為社區隔離設施,經簡單改裝,隔離單位現已變成課室。

 

隔離設施改裝

 

這些課室不但可讓學員上理論課,他們也可在此訓練髹漆、批盪等技術。場地空地位置則放置一部吊運車,讓學員學習如何正確和安全地吊運物料。場地現為試運階段,本月底正式投入服務。

 

議會今年為希望成為吊運操作工人和髹漆及裝飾工的人士提供共35,000個考核名額。建造業議會工藝測試高級經理高振漢說,新田新訓練場提供更多地方作訓練和放置機器之用,明年可額外提供5,000個考核名額。

 

他又以吊運操作考核為例,指出場地所限,考核輪候時間約為兩至三個月,新增場地後,預計輪候時間可減少一個月,有助學員更快考取相關資格。

 

加快培訓技工

 

建築公司地盤總管羅君逸也認為,新場地環境適合用作培訓。

 

「吊運需要設置一台大型機器,在市區較難安排,新田這裏比較適合,機器運作時發出的聲響也不會影響其他市民。」

 

他又指出,從平地向上建築,所有物料都需以吊運方式運送,對吊運工人有很大需求,同意新增場地有助加快培育合資格工人。

涉山頂地盤意外承建商停投標資格

涉山頂地盤意外承建商停投標資格

山頂一個私人項目工地昨日發生致命工業事故,發展局今日表示,昨晚已向涉事承建商發出通知,即時暫停其工務工程地盤平整類別的投標資格,承建商須進行獨立安全審核,以檢視其安全管理系統。

 

涉事承建商是發展局認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冊內的承建商。發展局表示,政府十分重視工地安全,局方作為政府工務工程服務的採購方,按規管機制暫停涉事承建商競投工務工程的資格。

 

承建商須進行獨立安全審核,並按安全審核結果提交改善方案,以及完成落實改善措施,待局方審視和確信其具備有效安全管理系統,才會考慮恢復其投標資格。

 

有關暫停投標資格的規管行動適用於未來的招標,以及該承建商已經投標但尚未批出的工程合約。

 

政府有關部門正就這宗工業事故進行調查,並會依法處理。局方會因應調查結果,按需要對涉事承建商採取進一步規管行動,包括延長暫停投標資格期限,甚至從該認可名冊內除名。

9月批出19份建築圖則

9月批出19份建築圖則

屋宇署9月批出19份建築圖則,港島和九龍各七份、新界五份,包括11項住宅及商住發展、五項商業發展、一項工廠及工業發展,以及兩項社區服務發展。

 

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六個,完成後可提供住宅樓面面積10,523平方米,涉及單位305個,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則有177,592平方米。

 

另外,該署接獲五個建築項目的上蓋工程動工通知。

 

月內發出25份入伙紙,港島三份、九龍四份、新界18份,涉及住宅樓面面積149,002平方米,共3,195個單位,非住宅用途面積580,941平方米。

 

屋宇署並指,9月接獲3,043宗僭建物舉報,發出741張清拆令。